网站首页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2024年第10期

2024年第10期

 

 

部委决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4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4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和《以标准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会议指出,3月11日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要细化实施举措,将各项重点工作和各部门的责任落到具体实施办法和政策举措上。要加强协调配合,牵头部门要主动沟通协调,参与部门要密切配合支持,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做好督促检查,加强日常调度、完善督查方式、提升督查效率,推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分品种增产任务和分区域增产布局,谋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支撑性重大工程,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会议指出,推进标准升级对于更好满足群众需要、助力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充分征求企业、消费者等相关方面意见,坚持急用先行,成熟一项及时出台一项。要强化监督检查,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各项标准落实落地。

 

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3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六方面共20条,以2027年为节点,提出了设备投资规模、环保绩效、工业企业数字化,以及报废汽车回收量等量化目标,并从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作出安排。

  《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1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根据《方案》,下一步将相继推进"设备更新行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回收循环利用行动""标准提升行动"等。在设备更新行动中,《方案》提出,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此外,还涉及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和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等。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中,《方案》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并引导行业有序竞争。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补贴。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等多种方式,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积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

  根据《方案》,相关部门还将加快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提升节能指标和市场准入门槛。聚焦汽车、家电、家居产品、消费电子、民用无人机等大宗消费品,加快安全、健康、性能、环保、检测等标准升级。

  《方案》提出,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通过中央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等,支持家电等领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方案》还提出,要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优化金融支持,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中央财政对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

  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测算,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将拉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5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以旧换新"政策有望激发新增汽车、家电需求估计约为2109亿~6293亿元,将拉动GDP增长约0.16~0.5个百分点。若本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配合新能源汽车、新型家电下乡等优惠政策,则有望释放更大消费潜力。

  据了解,今年以来关于设备更新的议题在多个重要会议上被提及。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更早之前,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

  有关专家表示,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设备更新是经济生产活动的重要周期之一。生产中由于机器设备存在磨损、技术进步等因素,往往过几年就需要更新,这种设备更替带动资本开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有规律的经济周期性变化。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工具器购置数据观察我国的设备更新活动,2016年以来该数据同比增速降到个位数,并持续维持低位徘徊,2023年小幅回升至6.6%。

  设备更新周期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轮设备更新的大背景是,企业投资意愿不足,除了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工具器投资数据下滑之外,2022年二季度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回落至59.7%,为2020年一季度以来首次跌破60%。设备更新有望拉动制造业投资意愿回升,提振经济增长。202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在此项政策支持下制造业贷款指数出现回升,2023年二季度小幅升至64.1%。

  参考过往类似政策轨迹,市场预计本次方案中提到"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更多支持政策有望在近期陆续出台。

 

工信部要求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3月12日,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干部大会。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会议要求,要坚决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不折不扣把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任务落到实处。要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深入实施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要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统筹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一链一策"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要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加强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发展,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实施好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发挥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作用,加快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帮扶和发展并举,着力提质量、优环境、强服务、促融通,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统筹推进"建、用、研",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李云泽强调我国金融安全基本盘非常稳固

 

  3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时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是金融监管总局的首要职责。

  对于当前金融风险形势,李云泽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尤其是主要金融机构经营稳健,可以说我国金融安全的基本盘非常稳固,无论对照国际还是国内的监管标准,我国金融业的主要体检指标都处于健康区间。

  他同时指出,虽然一些地方存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但无论总体数量还是个体规模,在我国整个金融业中占比都很低。金融监管总局正在积极会同相关地方政府,精准施策,有力有序推动风险化解。

  "应对风险,我们有充足的资源和条件,尤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是我们防范化解风险的最大底气、最强支撑和最有力保障。"李云泽表示,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和拨备总额超过50万亿元,还有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各种行业保障基金,可以抵御风险的家底非常坚实。此外,我们防范处置金融风险的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尤其是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各类风险防范处置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李云泽强调,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之策。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风险,用辩证的思维审视风险,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实现金融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着力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荣。谈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李云泽指出,当前关键是要推动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循环,畅通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解决有资金、没资本,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真正打通社会资金循环的"任督二脉"。

  他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做好"五篇大文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主要是服务新质生产力、服务有效需求、服务民生保障三个方面。

  服务新质生产力上,金融监管总局将全力支持科技创新,正在积极研究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进一步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绿色发展,进一步丰富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体系,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支持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同时积极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服务有效需求上,金融监管总局在消费方面,将指导金融机构积极促进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期金融监管总局正在研究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同时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车险的定价机制,助力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在投资方面,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资金供给,同时进一步推动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积极支持保障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在外贸方面,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出口以及海外仓布局,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综合金融服务,同时逐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服务民生保障上,金融监管总局正在部署普惠金融专项行动,推动小微贷款增量扩面下沉。一视同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养老健康方面,尽快补齐第三支柱短板,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加快发展长期护理险等健康保险。同时针对快递小哥以及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鼓励保险机构打造专属的保险产品。在防灾减灾方面,进一步扩大农业险的覆盖面,因地制宜发展巨灾保险,进一步加大灾后重建的支持力度。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月13日下午,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要求,要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提高项目"白名单"对接效率,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促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

  会议指出,要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着力加强金融监管法治建设,加快弥补短板弱项,严肃查处"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真正把板子打准、打痛。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抓紧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推动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进一步强化央地协同,真正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会议强调,要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畅通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循环。把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着力点,加大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支持,助力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促进新型消费和传统消费,加大对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资金供给,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外贸金融服务。推动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有力服务民生保障,加快补齐第三支柱养老短板,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巨灾保险,持续提升保险保障能力。

  会议要求,要持之以恒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严格落实系统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常态化、长效化抓好中央巡视整改,加强督导调度,较真碰硬、标本兼治,确保各项整改要求落实到位。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四新"工程,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会议强调,要扎实开展推动两会精神落实相关工作。认真做好《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抓好督查督办。牵头部门要尽责抓总,蹄疾步稳加快推进。参与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意识,主动担当,强化协同。高质高效办好两会建议提案,优化办理机制,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真正把建议提案办理过程变为增进理解、凝聚共识的过程,不断提高满意度。

 

 

 

央行将持续完善政策框架和"工具箱"

 

  3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以及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办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落实举措。

  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对支持和促进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无旁贷。中国人民银行要对标对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重点工作,逐项细化措施,推动落地见效。

  要聚焦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要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完善政策框架和"工具箱",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构建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养老金融发展步伐,推动数字金融健康发展。要聚焦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要聚焦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完善金融市场开放制度,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要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常态化、长效化抓好中央巡视整改和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强化全系统严的氛围。

 

国家发改委拟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

 

  3月14日,国家发改委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知》明确,积极支持行业地位显著、信用优良、对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借用外债。

  早在2023年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正式实施《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56号令"),并同步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发布与56号令相配套的《办事指南》和常见问题解答,细化对企业的指导及相关申请材料要求。

  "56号令实施以来,企业中长期外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以及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等融资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发改委拟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积极发挥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总量和结构双重调控功能,优化分类管理、突出正面导向,牵引、撬动、支持优质企业更加高效便利地统筹利用外债资金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主要内容来看,《通知》在现行《办事指南》框架下,优化优质企业外债管理,简化相关要求和流程,完善相应事中事后监管,在有效提升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同时,切实防范企业外债风险。

  首先,合理界定优质企业标准,提升外债管理的精准有效性。从符合56号令等有关规定要求、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主要经营财务指标处于行业或区域领先地位、国际信用评级为投资级(BBB-及以上)或国内信用评级为AAA,以及近三年无境内外债务违约、无违法违规或失信、财务报表符合要求等方面,对适用优质企业外债管理的企业进行界定。

  其次,简化相关审核要求和流程,增强优质企业政策获得感。包括对优质企业申请办理外债审核登记,实行专项审核,加快办理流程。企业可提交包含子公司在内的计划性合并外债额度申请,实现一次申请、分次(或内部调剂)使用。对借用国际商业贷款但暂无法提供已签署贷款协议的、境外发行债券但暂未确定主承销机构的,可予"容缺办理";企业在借用外债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信息时,补充提供有关材料。信用评级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申请材料中的专业机构法律意见,可由企业内部法律或合规部门出具。

  再次,保持政策举措的灵活适度性,积极支持和指导企业合理融资、提高外债资金使用效益。《通知》广泛支持各类所有制的优质企业借用外债,根据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及全口径外债情况,适时调整优质企业认定标准。鼓励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结合地方实际,主动服务,积极支持和指导区域内优质企业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合理开展中长期外债融资,引导企业高效利用外债资金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防范企业外债风险、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一是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对企业借用外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对优质企业外债募集资金使用、按规定报送信息等情况进行抽查。三是指导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加强对辖区内优质企业外债募集资金投向的监督检查。

 

住建部称房地产市场中长期还有很大潜力空间

 

  据悉,住建部部长倪虹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对于房地产市场,不能光看短期,还要看中长期。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转型,稳定市场任务依然艰巨。但是,从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看,从全国城镇住房存量的更新改造需求看,房地产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对于如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要求,倪虹表示,将聚焦稳市场、防风险、促转型这三方面开展工作。在稳市场方面,城市政府要用好调控自主权,要根据人口情况、供需情况以及保障需求,编制好、实施好住房发展规划,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在防风险方面,要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在促转型方面,要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手抓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以"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等多样化、多元化方式,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和农民工等住房问题。

  对于社会各方面都十分关注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倪虹表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的治本之策。住建部将从三方面推动构建发展新模式:第一,在理念上,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政府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第二,在机制上,一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抓手就是指导各地编制好住房发展规划。二是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其中,在供给方面,要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在使用方面,要加快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专项制度。第三,在实施上,一是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重点是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平时用得着,关键时刻能用得上;城中村改造,重点是要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二是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将引导建筑师精心设计好户型,鼓励企业研发好产品、好材料、好设备。"在新模式下,希望现在的房地产企业看到,今后拼的是高质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务。"他说。

  此外,对于如何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倪虹表示,在行动上,一是抓体检,把问题找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二是抓重点,解决问题。第一个是民生工程,今年打算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的社区。第二个是"里子"工程,今年将继续加大城市的燃气、供水、污水、供热等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第三个是安全工程,今年重点抓两件事: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今年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

 

政策要闻

 

  ▲商务部将抓紧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3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未来商务部将与国家发改委一道,会同相关部门抓紧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主要成果中,"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颇受关注,这是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具体举措。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何亚东介绍,现行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包括全国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实现制造业清零。

  而在全国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中,制造业负面清单仍包括两项: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灸、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日前撰文指出,促进外资稳量增质,要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要求,同时,还要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深入落实优化外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的意见,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发挥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作用,加强沟通服务。

 

  ▲证监会要求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近日,证监会主席吴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证监会系统抓好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

  会议强调,证监会系统要牢牢把握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统筹推进今年各项工作。一要把防风险作为首要任务,突出稳字当头,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综合施策,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持续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妥处存量、严防增量。二要依法从严监管市场,抓紧谋划严把IPO入口关、加强上市公司和证券基金期货机构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健全监管执法制度机制,强化监管问责,坚决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三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强本强基,尊重规律、尊重规则,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有力服务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四要依纪从严管理队伍,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强化主体责任落实,驰而不息纵深推进证监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监管铁军。

 

▲交易商协会发布两项评级指引

 

  据悉,为落实《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监管要求,适应评级行业新发展阶段的需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 3月8日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自律指引》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简称《评级业务指引》和《评级信息披露指引》),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债券市场的深入发展,市场参与各方对信用评级的风险揭示及预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信用评级业迈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交易商协会全面梳理整合评级业务自律规则,细化评级行业监管规范的操作标准,形成两项指引。

  《评级业务指引》明确展业基本原则、流程和作业规范,重点强调评级独立性和机构内控管理,并简化操作细节要求,引导评级机构个性化创新发展,以投资者为导向、评级质量为核心开展市场竞争。《评级信息披露指引》进一步规范了评级信息的披露内容和频率,要求评级机构定期披露评级质量检验结果,强化市场监督和约束。同时,为配套上述指引落地实施,交易商协会发布过渡期通知,明确新旧规则间的衔接安排,以及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文件中的评级信息披露要求。

  下一步,交易商协会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部署,强化评级业务自律管理,严肃处理违法违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推动评级机构提升执业质量和市场服务水平,助力债券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两部门联合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

 

  据悉,为进一步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秩序,有效遏制特种作业操作证取证乱象,切实提升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素质和技能,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将于2024年3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

  当前,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部分机构虚假宣传特种作业操作证包过、免考,甚至伪造证件;有的培训机构不按大纲施教,培训作假;有的考试机构(含考试点)监考不严,考培不分,纵容、参与甚至组织考生作弊;还有个别培训、考试机构相互勾结卖证。

  针对上述问题,此次专项治理重点部署了严格核查培训与考试机构基本条件、依法查处培训考核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虚假营销行为、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等5项重点任务,将严厉打击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领域突出违法行为,淘汰一批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培训机构和考试把关不严的考试点,查办一批培训考试弄虚作假、虚假宣传及违法广告案件,曝光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广泛宣传培训考核政策法规,提升培训考核质量。

 

▲全国萤石矿山将迎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印发《关于开展萤石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为切实解决萤石矿山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萤石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工作要求,河北、内蒙、浙江等萤石矿山企业较多、问题隐患突出的地区,要制定关闭退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三个一批"工作清单持续攻坚,强力推动萤石矿山安全生产秩序稳定向好。

 

  ▲2024年度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对象名单公布

 

  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2024年度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对象名单,这是自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项目"纳入第三批全国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目录以来,首批遴选确定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对象。

  30家培育对象包括线下市场28家、线上市场2家,分布在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商超百货、家居家具、农贸农资、五金建材、纺织服装等多种类型,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陕西省等5地首次有市场入选。

  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开展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认定和复查等工作。深入贯彻实施《商品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积极引导线上线下商品交易市场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全流程管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资改革

 

国资委要求以更大力度抓好央企经济运行

 

  3月13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3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国资央企使命责任,研究部署了具体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全国"两会"关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部署,以更大力度抓好中央企业经济运行,聚焦稳增长、扩投资、防风险、强服务,压实责任,更加紧跟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创新监管方式手段、增强有效监管合力,强化服务意识,推动中央企业坚决当好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

  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全国"两会"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署,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中央企业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狠抓政策优化、机制完善、统筹推动,强化工作协同,研究更加有效管用的举措,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同做强做优主业、提高经营业绩考核导向性精准性、调动企业领导和科技人才积极性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全国"两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抓住有利时机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明确改革重点,特别是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贯通起来推动深化改革,不断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红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全国"两会"关于对外开放、区域协调发展、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方面重要部署,推动中央企业扎实服务国家战略,把新任务新要求及时纳入工作体系,细化任务举措、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会议指出,牢牢把握全国"两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以巡视整改促进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统筹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围绕改革发展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推动解决力度,破除顽瘴痼疾,确保系统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

 

国务院国资委部署2024年国资央企人才工作重点任务

 

  3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央企业人才工作部署会,研究部署2024年国资央企人才工作重点任务。

  会议强调,做好2024年国资央企人才工作,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统筹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纵深推进"百-万-百万"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精心组织实施中央企业人才高地专项行动,大力聚集各方面优秀人才,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切实提升人才工作对国资央企中心任务的支撑保障作用,为中央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央企将继续加大在新疆的多领域投入和支持力度

 

  3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务院国资委在北京召开中央企业以产业援疆带动就业工作推进会,强调中央企业将继续加大在新疆的多领域投入和支持力度。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表示,央企去年在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是2700亿,还有1700亿合同额的项目承包,就是工程建设。要通过产业援疆,来带动当地群众就业。

  张玉卓指出,支持新疆发展、支援新疆建设,国资央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要强化使命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做好产业援疆带动工作;要优化产业合作,强化在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产业布局,深度参与新疆"三基地一通道"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新疆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精品文旅项目,加大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投入力度,塑造新质生产力,依托产业发展持续扩大就业容量;要突出就地吸纳,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就地就近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定岗""定向"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新疆当地群众创造更多劳动就业机会;要提升与兵团企业的合作水平,着眼民族团结凝聚人心,强化工作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扎实推动中央企业全面落实产业兴疆行动,为新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据介绍,2024-2026年,中央企业拟在疆投资项目133个、涉及金额近7000亿元。在新兴产业领域,突出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打造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塑造新质生产力。为新疆当地群众创造更多劳动就业机会,2024-2026年预计实现在疆新增招聘员工3.2万人。

 

多家央企联合发布《国有企业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路径研究》报告

 

  3月14日,中国移动等多家央企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国有企业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路径研究》报告。

  中国移动研究院用户与市场研究所所长林琳介绍,该报告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和国有企业角色定位,基于央企的实践经验,针对目前扩大内需方面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对实践的指导等问题,从实施路径、实现机制、发展目标等多个维度,全面系统解析了国有企业如何有效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在落实扩大内需的具体方法上,报告总结了多条路径:聚焦国企主责主业,通过"拓展消费空间、催生消费业态、增加投资体量、优化投资结构",以消费品质升级带动传统市场扩容;以规模优势促进品质消费渗透;保持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发挥国企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链融合发展、跨产业联动",带动上下游各类关联企业协同发展;通过跨产业供需有效对接和供给创新,拉动内需持续增长。

  在国有企业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体系建议方面,报告明确了构建消费与投资良性循环体系、产业链供需动态平衡体系的两大目标,并提出重视两大实现机制:从依赖传统要素投入型增长转向科技创新驱动型增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创造新的消费市场空间;使消费与投资真正形成相互促进的合力,国有企业与产业链及产业间各类市场主体形成优势互补,打造从科创策源到市场规模发展的合力。

  据了解,该报告由中国移动研究院牵头,联合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多家央企智库共同编写。

 

自主创新

 

李强强调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3日在北京调研时强调,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李强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李强指出,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算力、数据、算法等关键攻坚突破,多路径布局前沿技术,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要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统筹推进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应用,引导更多行业领域开放应用场景,加强分类指导和典型示范,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要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给予新技术足够的创新空间和必要的试错空间。李强希望北京市充分发挥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财政部公布《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据悉,财政部3月12日公布《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包括50多条主要科技创新税费优惠政策、40多项税收征管规定和行业管理办法等。

  《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按照科技创新活动环节,从创业投资、研究与试验开发、成果转化、重点产业发展、全产业链等方面对政策进行分类,并详细列明每项优惠政策的享受主体、申请条件、申报方式等内容,方便纳税人对照适用,推动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上海探索推进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

 

  3月12日,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对标改革持续打造药品监管领域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探索推进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

  《措施》指出,根据国家药监局总体部署,探索推进生产工艺较为成熟且临床急需的生物制品,或对生产工艺、设施设备有特殊要求的创新生物药采用分段生产试点。研究制定本市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质量监管工作方案,对分段生产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

  据了解,《措施》主要围绕提升服务能级、深化对标改革、持续优化监管三个维度,提出17条具体举措。其中,《措施》指出,要探索国际邮轮药品、医疗器械补给政策。积极服务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探索国际邮轮医疗用药品、医疗器械靠港补给政策,配合制定国际邮轮在港口靠港补给有关规定,服务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下降1.8%

 

  3月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受利率上升和经济不确定性影响,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体系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总量为27.26万件,同比下降1.8%,这是14年来首次下降;国际商标体系的申请量下降7%;国际外观设计申请量增长1%。中国仍然是国际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国,其次是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在申请人排名中,中国华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其次是韩国三星和美国高通公司。

  经济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去年的加息,被视为专利申请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不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在日内瓦对记者说,这种下降应被视作"一个周期性的现象"。他说:"一旦外部环境改善,知识产权申请量将再次增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同意这种看法。他指出,通胀可能下降,这或许能提升商业信心和创新投资,"为今年晚些时候国际知识产权申请量的复苏奠定基础"。

  他在一份声明中说:"尽管出现这些短期下滑,但是长期的趋势表明,在日益全球化、数字化的经济中,对知识产权的使用量在稳步增长,并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而向全球扩展。"

 

节能减排

 

首个金融领域ESG数据评价服务标准化试点落户北京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下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金融机构ESG评价领域)项目的通知》,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荐的"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金融领域ESG数据评价服务标准化试点",作为国内首个聚焦金融领域ESG数据评价服务的试点项目落户北京。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又称为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ESG理念强调企业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水平。践行ESG理念对于推动国家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次获批建设的试点项目,旨在从多维度构建金融领域ESG数据评价标准体系,在增强评价服务过程管理质效中发挥团体标准技术支撑作用,实践探讨金融领域ESG评价相关行业标准建设与推广。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项目督导,推动项目单位开展试点项目建设。同时通过项目建设,支持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引导企业增强ESG意识,积极参与ESG实践,提升企业参与ESG建设的积极性。试点项目建设将促进ESG服务生态体系形成,为北京市打造绿色金融承载地,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提供支撑。

 

国际能源署呼吁降低甲烷排放量

 

  据悉,国际能源署3月13日发布报告说,去年全球能源行业的甲烷排放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但得益于政策法规的颁布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有关方面做出的新承诺,甲烷排放量未来可能下降。国际能源署呼吁各方努力降低甲烷排放量,推动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

  这份名为《全球甲烷排放追踪》的报告是自去年12月COP28结束以来国际能源署对全球甲烷排放的全面评估。报告说,2023年化石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导致了近1.2亿吨甲烷排放,与2022年相比略有上升。

  报告说,当前全球甲烷排放量仍然过高,还无法实现全球气候目标。

  报告预计,在COP28大会之后,各国有望加大甲烷减排的努力。最新分析表明,如果各国和企业迄今关于甲烷排放的承诺都能按时全部兑现,到2030年,来自化石燃料的甲烷排放量将减少50%。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呼吁将承诺转化为行动,同时继续设定更高目标,利用政策和技术大幅减少来自化石燃料的甲烷排放。

  据国际能源署介绍,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升幅中约三成由甲烷造成,而能源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生物能源)是人类活动排放甲烷的第二大来源。虽然大气中的甲烷比二氧化碳消散得更快,但甲烷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减少甲烷排放是短期内遏制全球变暖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最佳方法之一。

 

劳动用工

 

阿里调整员工股权激励政策

 

  据消息人士3月11日披露,阿里集团日前发布内部邮件显示,新财年绩效和年度激励已启动,为提高员工薪酬收入的确定性和流动性,集团对阿里巴巴(AGH)股权激励政策进行了几项调整。

  具体来看,主要分为激励工具的调整以及归属节奏的调整。其中,激励工具的调整方面,自新财年2024年4月1日起,新授予的绩效、晋升的股权激励将调整为"股权+长期现金"的组合方式,每个业务将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各自的政策。

归属节奏的调整方面,自2024年4月1日起新授予的绩效、晋升授予,将加快归属和发放频率,由原来的年度归属调整为季度归属,每满一季度归属1/16。

消息人士表示,此次新授予的绩效、晋升的激励调整,在原先只有股权激励的基础上,新增了"长期现金",具体分配比例暂时未知。此外,此前股权激励,分四年执行,每年归属1/4。而此次调整后,在新财年2024年4月1日起,发放频率从每年归属1/4改为每满一季度归属1/16。

  调整后,一方面,员工可以更早拿到激励收入,分摊到季度,增强季度工资的幅度和确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股价对员工收入的影响。

 

美国2月失业率升至3.9%

 

  据悉,美国劳工部3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失业率环比增长0.2个百分点至3.9%,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27.5万。

  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失业率较2023年4月的历史低点高出0.5个百分点。劳动参与率环比持平在62.5%,低于新冠疫情暴发前的63.3%。

  按行业来看,当月政府部门就业人数环比增加5.2万,医疗保健业就业人数增加6.7万,零售贸易业就业人数增加1.9万。

  当月,员工平均时薪继续攀升,环比增长0.1%至34.57美元。在过去12个月中,员工平均时薪增长了4.3%,涨幅较1月收窄0.2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2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幅虽高于预期,但失业率环比明显上升,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远不如预期强劲。同时,员工薪资水平持续攀升,或意味着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学者呼吁推动职场性别平等

 

  证券时报3月15日刊发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研究员匡继雄撰写的文章指出,三八节过后,职场性别平等、"她经济"等女性议题持续活跃,其中性别平等是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中社会和企业治理的重要议题,受到境内外ESG相关组织或机构的重视。

  联合国设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5个目标是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要求企业采取行动,消除性别不平等现象,并确保女性在就业、领导地位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

  纳斯达克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等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已相继颁布了与ESG信息披露相关的政策文件,推动企业董事会多元化,为女性提供更多参与董事会层面的机会。如港交所已于2021年修订《企业管治守则》,不再接受董事会只有单一性别成员的上市申请人,现有上市公司也须于2024年底前遵守相关规定,届时所有在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最少有一位女性。

  此外,"性别平等"作为重要评估指标被纳入各大机构的ESG评级体系。如国际ESG评级机构汤森路透在社会维度雇佣员工方面下设保持员工多样性与机会平等指标;国内ESG评级机构商道融绿在社会维度员工方面下设女性员工比例、员工政策等指标,在公司治理维度下设董事会多元性等指标。

  三大作用

  恒生聚源数据显示,从董事会女性董事占比来看,2023年A股公司中女性董事占比在20%以下的上市公司数量占A股公司总数的比例(简称上市公司比例,下同)较2018年下降7.31个百分点;而女性董事占比在20%-30%、30%-40%、40%-50%、50%以上四个特定区间的上市公司比例分别较2018年提升3.05、1、1.08和2.18个百分点。

  从女性高管占比来看,2023年A股公司中女性高管占比在20%以下的上市公司比例较2018年下降8.3个百分点;而女性高管占比在20%-30%、30%-40%、40%-50%、50%以上四个特定区间的上市公司比例分别较2018年提升2.03、0.76、1.02和4.49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反映出近年我国职场高层中的性别平等状况有所改善。这一趋势的形成主要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法规、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了社会对性别平等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知、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等因素有关。微观层面来看,推进性别平等对上市公司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一是提升财务表现。性别平等意味着不同性别、不同经验和观点的人员共同参与决策过程,能够减少群体思维,避免盲点,带来更广泛的视角和更全面的决策,提高团队的创造力和决策质量,进而帮助组织提升竞争力,取得更好的财务业绩。女性高管还能够更好地反映客户需求,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据中国年度消费数据显示,中国75%的家庭总消费由女性来做决策。因此,随着社会和消费趋势的不断变化,企业将女性纳入市场开发等决策过程有助于有效扩大市场,提高公司业绩。

  二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女性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有女性董事的董事会更可能关注潜在的风险问题,平衡男性董事过度自信导致的决策风险,不采取激进的高风险策略,促使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三是树立品牌形象。关注性别平等可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价值观,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客户。

  三重原因

  根据MSCI(明晟)对全球中大型企业高管层的性别多样性情况统计,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董事席位的女性占比保持稳定提升,从2018年的11.1%增长至2022年的14.8%。然而这一比例仍低于MSCI世界指数成份股31.3%的平均水平,显示出我国在性别平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这一差距主要受以下原因影响:一是受制于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和社会文化往往将女性视为家庭的主要照顾者,这给女性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挑战和限制。二是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生育、教育等支撑体系,导致女性更多地投入家庭,使企业在招聘女性员工时产生顾虑。三是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关于鼓励雇佣女性的激励政策和相反的惩罚性政策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更多是停留在表明倡导层面。

  四项建议

  对于上市公司如何提高性别平等状况,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将性别平等纳入企业ESG战略乃至公司战略。树立战略意识,制定和实施涵盖招聘、晋升、薪酬、培训等方面性别平等政策。设置明确的监督考核指标,如女性高管比例、女性董事比例等,并公开性别平等政策执行情况,接受内外部的监督和评估,加强透明度和问责制,以确保性别平等的原则在公司的各个环节中得到落实和执行。

  二是建立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和福利政策,如远程办公、弹性工作时间等,帮助员工在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之间找到平衡;鼓励开放的沟通和多元意见的交流,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和发展资源,打造包容性、多元化的企业文化。

  三是利用新技术降低性别工作差异。鉴于男女在体力上的差异,通过利用新技术降低传统工作对体力的依赖,使原本只适合男性的工作也适合女性。

  四是加大宣传,打破传统观念。很多国内传统意义上只适合某一性别从事的工种在国外早已实现了性别多元化,这需要企业加大宣传,打破传统观念,增加男性在传统女性主导行业的比例,如医疗医护领域;同时增加女性在传统男性主导行业的比例,如工程领域,以实现性别平衡。

  当然,推进性别平等不仅需要上市公司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也需要个人积极争取发展机会。通过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激发社会所有人才资源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打造一支新型劳动者队伍

 

光明日报3月13日刊发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艳艳撰写的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加强技术研发、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尊重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劳动者既是生产力中的主体性要素,又是体现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的渗透性要素,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队伍,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从而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此,需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提升劳动智能化水平,发展劳动者创新能力。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中,劳动者的体力脑力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如今,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劳动者正在迅速地从生产过程之中转向生产过程之外,劳动者参与生产力创造的方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顺应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劳动的智能化水平也应该得到显著提升。可以说,劳动的智能化水平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之"新"的核心标志。

  因此,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使更多的人类劳动对象转化为智能化运行程序,从而代替人类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要使更多的人类劳动从机械性、重复性的劳动转向创新性的劳动,从而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已经从2012年的324.7万人年上升到2022年的635.4万人年,稳居世界第一,初步形成了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但是,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需求相比,高水平科技人才储备仍然不足,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完善跨文化、跨学科的人才合作机制,促进尖端人才交流,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营造创新文化,宽容失败,免除劳动者勇于创新的后顾之忧。提供更加充足的资源,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劳动者的创新实践。培养劳动者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引导劳动者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学会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第二,顺应产业数字化趋势,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由新的劳动者这一关键生产要素配置其他要素而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如今,在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下,生产过程、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等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行业、全领域交叉融合的趋势明显。由数字产业化催生的新质生产力,要求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求劳动者一专多能,全面发展,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到多种技术、产业、业态之中,进行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

  从2019年到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陆续发布了五批共74个新职业。其中,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相关职业占据六席,综合热度居高,薪资水平也较可观。新职业的产生、职业之间的迅速转换,反映出我国产业数字化正在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在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下,劳动者既有条件也有必要从事多种活动,既实现个人兴趣又推动社会产业发展。为此,要支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相互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劳动者跨学科学习,参加跨学科项目,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性的能力。在教育和职业培训中,注重培养实践能力,让劳动者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来提高技能和增长知识。注重培养创新思维,通过开展创意训练、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劳动者进行创新思维和跨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专家论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人民日报3月12日刊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撰写的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和需要关系的理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需要深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方面。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系统地论述了生产与消费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他指出:"生产生产着消费:(1)是由于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2)是由于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是由于生产通过它起初当做对象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他同时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和需求"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深刻揭示出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配合、协调推进的。这也阐明了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道理所在。

  供给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提升,创造着难以想象的供给能力。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从宏观层面看,生产决定消费、供给创造需求,同时消费对生产、需求对供给也会产生反作用。只有二者保持相对均衡,才能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供给侧和需求侧处于相对均衡状态,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微观层面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必须进行创新、成为创新活动的先行者,以生产更加物美价廉的新产品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打破旧技术条件下市场供需相对均衡的态势并获得高额回报。与此同时,市场上的其他主体也会纷纷效仿创新活动的先行者,通过淘汰掉落后产能、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式,分享创新活动产生的超额利润。在市场竞争作用下,超额利润逐步转化为平均利润。如此不断反复,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就会不断上升到新的层面,新的市场需求就会不断被创造出来并得到满足,经济发展质量也会不断提高。而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供给侧都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总要由需求侧相配合才能发挥出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优质高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以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创造引领新需求。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着眼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化水平;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社会氛围,引导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二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把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创新发展的整体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三要扩大有效需求,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前沿技术产业化提供丰富早期应用场景。此外,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用好“先立后破”方法论

 

深圳特区报3月12日刊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撰写的文章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针对经济工作的新情况作出完善。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体现了对“稳”和“进”、“立”和“破”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遵循。本文重点谈一下“先立后破”。先立什么,后破什么?如何立,如何破?

  1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

  所谓“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避免出现“只破不立”或简单“一刀切”,导致“破”得太快,“立”得滞后。

  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针对有的地方在“减碳”过程中出现的过激行为,强调绿色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他强调:“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这一形象生动的说法,是对“先立后破”的最好诠释。“立”,就是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先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并通过新的体制机制的运行对旧的体制机制进行优化倒逼,直至最后完全取代,从而实现新旧体制机制的更新。“破”,则是要破除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矛盾,淘汰落后的生产力,重构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在先立后破的过程中,新旧生产力有可能同时存在。

  从历史经验来看,正是因为采取了“先立后破”的策略,我国改革开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激进式改革、“休克疗法”不同,我国选择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的道路,“摸着石头过河”“先试点后推广”是其中的典型特征。渐进式改革强调“立”字当头、先立后破,在改革过程中选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入手,先选择部分农村进行试验,从而探索出以家庭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全国可推广的模式。

  在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后,在不断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同时,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在坚持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情况下不断减少指令性计划,这样使传统体制收缩的同时,市场主体和关系相应形成和扩张,避免了体制的“真空”。在对外开放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先行试点、由点到面、全面推广的特点。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20世纪90年代提出沿江和沿边开放战略;2013年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成立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践证明,“先破后立”是一种最低成本、最大效果的改革路径。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是 “先立后破”思想理念具体实践的结果。按照规划要求,粤港澳大湾区要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来,各级各单位公开发布涉粤港澳大湾区政策602条,其中国家发布超过100条。在领域方面,科技创新超50条,基础设施超20条,现代产业约90条,优质生活圈约50条,营商环境超200条,合作平台约180条。5年来,大湾区经济总量从超10万亿元上升至超13万亿元,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1%的GDP,成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可以说,在“先立后破”方法论的指引下,大湾区新旧生产力的迭代速度加快,一大批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涌现出来。

  2“先立后破”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

  “先立后破”,把立放在首位,强调立字当头。其方法论意义就是要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制定新的政策、构建新发展格局。新的制度建设好了,新的政策完善了,旧的制度、旧的政策适时退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不断展现蓬勃的生机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鼓励创新是“先立后破”方法论的客观要求。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就是“创造性破坏”,是新出现的技术、产品、市场等去替代和破坏传统的技术、产品和市场,这是一种“先立后破”的过程。

  在持续的创新过程中,新质生产力大量涌现,并正在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拉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空天海洋产业等。202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个重要趋势,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赛道。其中,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重塑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正在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崛起,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在不少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比如在去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车不仅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实现了技术方面的领跑。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也是独具特色,具备了与最发达国家公平竞争的实力。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冲击,我国提出了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里,大国竞争与博弈将更趋激烈,国际外循环或将受限受阻,“脱钩断链”风险有增无减,外部环境倒逼中国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出台一系列稳外资外贸的政策措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开拓新市场,我国依然保持了全球最大最重要贸易国之一的地位。通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内循环在稳增长促民生方面的“压舱石”地位更为稳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先立后破”方法论的具体运用。

  3要防止重“破”不重“立”

  在运用“先立后破”方法论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掌握“先立后破”方法论的逻辑顺序。“先立后破”表明政策上不能急于求成,是一种通过培植增量逐渐化解存量的思路。“先立后破”要求先把新的体系建立起来,支持新体系的发展,减少对于旧体系的支持,引导旧体系中的资源逐渐向新体系注入。重要的是“后破”,不要还未“立”就“先破”。典型的如环保政策,在实施“双碳战略”的过程中,在不少地方就出现了长期政策短期化的倾向。一些地方搞环保“一刀切”,结果导致了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对经济和民生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再比如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中长期目标,要充分认识其中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让更多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也需要通过改革,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社会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要重视“先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践证明,每一项新的体制机制或政策的设立,必定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为了矫正或替代旧的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或政策的行为。因此,新的体制机制或政策需要事前进行科学评估,广泛征求社会和专家的意见,论证其可行性。除了要关注制定、落实的政策配套,还要注意随时对新的体制机制或政策的科学评估,以便在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调整和纠正。要杜绝“拍脑袋决策”等现象,防止出现决策随意性。

  再次,要增加对创新性“先立”的容忍度。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要允许大胆试验,也要允许失败,如果不愿意承认失败,可能导致无法形成真正的创造性破坏,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也就很难转化为生产力,甚至会出现许多新生事物被束之高阁,生产率得不到真正提高的现象。只有增加对创新性“先立”的容忍度,创新活动才会大量涌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才能越聚越多。

  最后,要防止重“破”不重“立”。在运用“先立后破”新方法论的时候,要防止重“破”不重“立”的做法,更要杜绝只“破”不“立”的倾向。

 

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与生成逻辑

 

广州日报3月11日刊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常庆欣撰写的文章指出,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创新范畴。从指导思想和发展重心上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实践目标和工作安排上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

  标识性的创新范畴

  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从根本上看,新质生产力就是立足历史性交汇期的客观现实,基于对发展新动能的把握,对切实有效地处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发展方式升级三者之间复杂联系及相关重大问题作出的一个凝练的解答。

  首先,新质生产力概括地展现了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生成和跃升的核心因素。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财富的创造越来越“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新质生产力,就是科技全面渗透生产过程各环节,有机贯穿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力基本构成要素,综合提升生产要素结合效率的生产力。

  其次,新质生产力深刻揭示了“两个大局”视域下科技、产业和发展方式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的机制。从生产力和产业发展的关联看,我国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产业发展和生产力跃升之间日益形成良性的螺旋互促。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预见性布局对现实生产力创新产生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生产力的提升日益成为传统产业升级、产业新业态生成、多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前提。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是切实践行总书记提出的使“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再次大飞跃。

  最后,新质生产力科学地指明了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创造发展新优势的根基与支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意味着,通过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形成新的更为强劲的创新驱动力,以创新驱动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以产业创新发展为载体,构筑起经济结构升级的新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综合深入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要义,绝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是对创新的另一种强调,也不能将它简单地视作推动产业发展的一次新呼吁,更不能把它单纯理解为一个增加了某些新内涵的一般生产力概念。要切实地让新质生产力在经济发展实践中转化为巨大的现实力量。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与展望、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本质的深刻洞察与预见、对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基本特征和发展态势的透彻分析与研判、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动力源的充分识别与体察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来的。它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的重大创新。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是重大的发展谋划,是推动进一步发展的明确行动要求。“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要着力构建科技、产业和市场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不断推动和加快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形成。

  筑牢根基

  总书记深刻指出,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也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要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在于围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性基础研究和系统创新,全面提升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量,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论物质构造、意识本质、宇宙演化等基础科学领域,还是信息、生物、能源、材料和海洋、空间等应用科学领域,新质生产力都迸发出变革突破的巨大能量,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创造力的进一步释放。

  找准方位

  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要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通过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助推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在推进前沿新兴产业布局的过程中,要把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典型特征和强大辐射带动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布局重点,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产业布局建设与生产力发展进步相互促进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实效检验平台。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不断形成新的产品群、产业群。

  信息技术是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要把握数字时代新趋势,积极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同时,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打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真正发挥基础研究的效力、持续有效地推进产业化,需要获得源源不断推进的活力,需要加快构建以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为典型特征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技术是难点,但更难的是对市场需求的理解,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新技术和新产业的涌现,往往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才能更好突破制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更有针对性地形成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

  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统筹作用,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能够更好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更好破解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

 

刘云中: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经济日报》3月12日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云中撰写的文章指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落实相关要求,需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格局,重点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效发展:具有鼓励创新的环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使区域经济体现出多样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和发展潜力,推动经济增长,并提供更多就业。二是均衡发展: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小,国土空间的宏观布局充分发挥分工合作效应,经济增长的地理分布更加均衡。三是安全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环境安全,抵御外部冲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并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四是可持续发展:注重区域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通过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既满足当前发展,又保障未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呈现多样化态势,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刻画和理解也日益多元。一方面,发展路径的多样化能有力推动区域发展优势互补、相互支撑。随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内容日益丰富,以往看上去不重要、需求量较小的产品和服务,可能变得更加重要,社会需求会变大,产品和服务的种类以及供给和流通的路径也会出现相应变化,不同类型地区因此拥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机会。发展路径的多样化使得区域的发展重点不同,促进发展的措施也会不同,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另一方面,地域文化等成为观察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视角。区域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一般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离散程度来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近年来,地域文化的部分特点成为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营商环境、政府行政效率等也被纳入观察区域发展的视角,这些都拓宽了理解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视野。

  基于新情况新形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合力。一是地方财政要保持稳健。地方政府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主体,稳健、可持续的地方财政是地方政府执行能力的基础,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地方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需要因时因地变化以保持稳健,需在规模效应和偏好多样性之间寻求平衡。地方政府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二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要持续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是指为国家战略提供重要保障、支撑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区域,应具有相对丰富的资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一定的发展潜力。战略性区域的规划与布局应该有助于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以及形成相对均衡的区域发展格局,应该围绕区域重大战略、依托重点城市群和都市圈,打造多层级、网络化的战略腹地体系。三是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要不断优化。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八个方面的机制,起到了积极效果。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还需考虑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落实相关机制的具体措施,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对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常态化观察、监督和调整。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 

 

  北京日报3月15日刊发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撰写的文章指出,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学发展经历了起步、停滞、形成和完善四个阶段,现已进入全面深化与转型的新时期,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势在必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核心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不能以城乡融合为由,否定农村经济学存在的必要性

  农村是城镇之外的其他一切地域,是承担乡村功能且具有自身独特性的地域综合体。农村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区域经济,具有地域性、综合性、脆弱性和二重性特征;它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质量事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农村经济学是从城乡融合的视角,以农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经济活动、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的科学。关于农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探究农村经济规律的观点,认为农村经济学是探讨农村经济规律的科学。二是探讨农村经济关系和规律的观点。这是对前一种观点的修正和补充,认为农村经济学是研究农村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三是"三农"视角的观点。有学者把农村经济学等同于研究"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尽管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相互影响并交织,需要统筹考虑和综合研究,但因研究对象和侧重点的不同,它们属于不同学科。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并考虑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和新情况,笔者认为,农村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从城乡融合的视角,以农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经济活动、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的科学。作为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农村经济学同样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应用性三个基本特征。城乡融合视角是开展农村经济研究、探寻农村经济规律的基础和前提。不能以城乡融合或城乡不可分割为由,否定农村经济学存在的必要性,正如不能否定城市经济学的存在一样。农村经济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农村经济学的重要性可以从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来看。

  一是与农业经济学的关系。农业经济学以农业为研究客体,重点考察农业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属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而农村经济学以农村为研究客体,重点探究农村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属于区域经济学的范畴。二者相互交叉、互为补充。早期人们常把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混淆甚至等同起来,学界也存在用农业经济学取代农村经济学的倾向。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农村居民也并非只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这种变化促使农村经济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是与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关系。除了区域经济总体研究,从城乡划分看,区域经济学可分为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和城乡关系学。在城乡融合和一体化的背景下,绝不能把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完全割裂开来,农村经济学研究是与城市经济学、城乡关系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发展经济学和农村经济学都高度关注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其中,发展经济学是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客体,在国家经济框架下探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而农村经济学关注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更加重视其国情特征和地域差异性。

  构建中国特色农村经济学的路径选择

  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既要吸取西方农村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充分挖掘和阐述各国农村经济的共同特征,揭示其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更要从自身国情农情出发,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理论、发展道路和模式,全面体现农村经济学的中国特色,为繁荣发展世界农村经济学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新发展阶段,应坚持问题意识和需求导向,以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为着力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

  一是加快农村经济学学科建设。面对国家战略和各地实践的巨大需求,未来中国农村经济学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学科研究内容,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整合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明确农村经济学学科归属和定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抓好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体系。

  二是完善农村经济学学术体系。既要借鉴西方农村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不断完善中国农村经济学中已有的概念、知识、理论和方法,更要立足中国的农村经济实践,加强学术争鸣和理论方法创新,提出一系列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概念、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应立足中国实际,着力加强对农村经济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统研究,同时注重从中国现象和中国实践中提炼中国特有的概念和理论,鼓励学术传承和学派发展,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

三是提升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关键是在加强农村经济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国农村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建设。要聚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的丰富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加强经验总结、概念提炼和理论归纳,做好对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的理论阐释,推动形成一批源于中国的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使中国农村经济的经验、模式和理论尽快走向世界。

 

 

中小企业

 

十八部门部署开展2024年"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

 

  据悉,工信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的通知》(简称《通知》),部署开展2024年"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

  通知提出,坚持以落实政策、精准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聚焦中小微企业创业、经营、发展全周期,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推动服务力量与服务资源下沉,深入产业集群、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管理,帮助企业拓市场、降成本、育人才、促转型,助力中小微企业提振信心、焕发活力、增强实力。

  "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贯穿2024年全年,并于6月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

  《通知》要求重点从一下三个方面开展服务行动:

  一是疏通政策落实堵点。聚焦中小微企业对政策"不知道、看不懂、不会用"问题,广泛开展政策宣贯、推送及评估,帮助中小微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的各类惠企政策,深入开展咨询解读。发挥政策互联网平台作用,不断提升政策汇聚发布、梳理提炼、解读解答、精准推送、申报兑现等功能,优化政策传导路径,强化政策"精准滴灌"。提升政策服务窗口服务水平,优化政策办理程序,开展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完善政策反馈和响应机制,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二是化解经营痛点难点。聚焦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中订单少、人才缺、融资难、防风险能力弱等痛点难点问题,从拓展市场、引才育才、融资促进、管理提升等方面加强精准服务。举办展览展示、成果路演、卡位入链等供需对接活动,促进项目对接和商贸合作。开展人才招聘对接活动,建立完善优质公益课程库,加强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优化中小微企业人才结构。强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信息共享互动,搭建投融资交流对接平台,精准服务企业融资需求。组织中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咨询诊断等活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合规管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是提高发展质量效益。聚焦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导向,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强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畅通技术供需对接渠道,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合力,提升中小微企业技术实力。强化质量提升、计量支撑、标准引领、品牌建设,推进中小微企业管理、产品和模式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支撑,开发集成"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复制推广细分行业的实践经验,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通知》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制定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细化服务活动,明确任务分工。各地相关部门要以本部门确定的服务行动清单内容为基础,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具有行业特点和地域特色的服务活动。

 

 

沈阳统筹资源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据悉,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沈阳市财政局3月7日联合公布《沈阳市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试行)》(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沈阳市将统筹各类资源优化供给,全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计划两年内打造125个以上"小快轻准"(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产品和方案、10个以上"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建成超过20家省级及以上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40家以上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培育16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含专精特新企业),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启动,深圳、苏州、沈阳等30个市(区)被纳入其中。

  把握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试点城市建设契机,沈阳充分调动全市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计划到2025年,在风冷、机床、传动设备及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以及相关行业等"3+N"个细分行业中,推动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的比例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下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的比例实现明显提升,努力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标杆城市。

  围绕目标,沈阳市将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沈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联合智库单位、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产业各方,开展生态汇集、标准编制、示范推广等工作;公开遴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征集"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开展企业评估诊断,分批次建立企业共性与个性需求清单和试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目录。

  全力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建设沈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一体化平台,即1个公共服务平台和3个试点行业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与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连接,试点行业平台提供产品服务、企业上云、产业云图等服务。同时,建立动态试点企业库,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样板,推动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鼓励围绕"链主"企业通过产业纽带、聚集孵化、上下游配套、开放应用场景和技术扩散等方式赋能中小企业,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核心业务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链式"数字化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沈阳市将着力加强人才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十百千人才工程",通过"产学研用"多方联动,培养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程师和高技能数字工匠等复合型人才,扩大数字化转型人才供给;统筹省市区各类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改造、数字化服务商能力提升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转型诊断、成效评估等进行支持。

 

多措并举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参考报3月13日刊发广东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基地研究员辛宇撰写的文章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民营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实现共同富裕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经营主体,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总体偏弱,面临诸多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措并举、优化关键要素资源配置,送政策、减负担,重点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畅通资金流转,降低融资成本;加快数字化赋能,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实施系统、扎实的就业帮扶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民营企业从经济社会中所能获得的要素资源配置,与其所做出的贡献相比,并不匹配。与此同时,民营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压力(房租、利息、人工、税费等)比较大,利润比较微薄,持续经营能力承压。

  很多民营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民营中小微企业,随着第一代企业家的年龄逐渐步入老年,家族二代对于继承或接手父辈事业的兴趣欠缺。同时,由于吸引力不足以及存在委托代理等问题,导致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可行性不高,进而陷入传承危机并引发歇业、员工解聘等一系列后续问题。

  此外,在数字化时代,民营中小微企业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数字化转型以及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在转型过程中所带来的挑战。此时,第一代企业家由于年龄偏大的局限以及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理解方面的障碍,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转型过程相当不易。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降低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一是金融业向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出台更加有力的支持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是相互支撑、共生共荣的关系。长期以来,金融业占据了大部分社会利润,而部分传统行业的整体利润却为负值。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实体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金融业应采取更加有力的反哺、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适当降低民营企业的存量和/或增量借款利息,提供更富弹性的展期或借新还旧安排等专项融资便利,减免部分服务费用,用时间换取空间,帮助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二是采用多种手段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增信,并且在金融监管政策和从业人员考核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民营中小微企业可以活化其在政府项目中的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可能的反担保资源,并通过政府或国有基金支持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信用保险基金、核心国企或大型民企支持的供应链金融等的信用增进措施,来缓解信用不足问题,进而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增强其融资的可获得性。同时,有必要对金融机构专门设计其面向中小微企业贷款时的金融监管政策和考核机制安排,提高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动力,减少后顾之忧。

  三是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构建生态体系,并通过更加精准的风险画像遴选优质中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构建生态体系,积极建设信用分层市场,可为高风险高收益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资金融通平台。为此,需要培育高收益债券等高风险金融资产的合格投资者,填补市场空缺,并通过提高投资者准入门槛、落实投资者认定细则、组建投资者自律协会、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等手段,培养出真正具有风险鉴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合格投资者。同时,通过各种数字化赋能的手段,可以给出更加精准的、更具颗粒度的、成本也更加能够负担的信用评估和风险画像,大幅减少金融机构与民营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给出更具个性化的贷款方案和风险控制安排,增加成功融资的机会。

  数字赋能为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一是创新数字化赋能手段。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平台,如京东、淘宝、美团等在线平台的销售数据,支付终端的流水数据,企业后台的高频账目及会计数据(如月度数据,此时民营中小微企业自己也很有必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及来自税务、海关、电网等系统的相关数据,对民营中小微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及增信。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的技术信任方式,增强银行与民营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信任度;例如,银行接入企业运营数据,实时监控企业的经营与财务数据,运用数字化技术识别资金流向分辨真实交易等。

  二是找准数字化转型路径。应加强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行业中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培训,使其尽快跟上时代步伐,在转型中发现机会、创造机会、抓住机会、跨越挑战。此时,比较现实的路径是在原有产业资源积累的基础上,沿着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渐进式的转型和整合,从而兴利除弊,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取得更大成效。

  三是警惕数字化剥夺现象。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必须面对,但是如何让中小微企业借势发力,有效发展,实现数字化赋能而非数字化剥夺,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我们既要看到数字化赋能在助力民营中小微企业产业升级、商业模式创新、释放数字红利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也要看到可能存在的数字化剥夺及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挤压现象。

  四是健全数字化平台监管。处于传统产业、位于产业链和价值链基层的大量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方面所受到的冲击更大。为实现民营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数字化赋能层面,需要对其有所支持,从而使其成为数字化时代的真正受益者。相应地,需要对数据平台企业进行制度监管,打造由政府、行业协会、市场和用户四方主体积极参与的协商机制和监管体系,健全风险保障与风险分担机制,稳妥、平等地处理好各利益分配环节多方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真正激发和释放出这些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内在活力及内生动力,为全社会创造出更多价值、更大财富。

  通过就业帮扶政策帮助企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专门机构。民营企业历来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产业工人队伍尤其如此,以广东省的调查数据为例,近九成的产业工人分布于非公有制企业。因此,应从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支持力度,来思考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帮扶措施及顶层制度设计和法律保护。建议可以适当借鉴发达国家做法,设立小企业管理局,从顶层设计的视角思考成立中国式的中小企业管理局,并向小企业提供直接贷款、信贷担保、政府采购、财政专项资金、培训指导等多种政策支持工具。

  二是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完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法律保障,重视其经济贡献,做好长期导向的制度化建设,树立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对未来的稳定预期,坚定信心,鼓励长期投资。

  三是进一步夯实帮扶措施,降低营商成本。首先,要把已经出台的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支持措施,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强化并夯实落地执行的效率、效果和效能。建议设置若干专门的、适合民营中小微企业运营的投标项目,向符合资质的相关企业开放;而不仅仅是直接把政府业务外包给大企业,再由大企业分包或转包。显然,由大企业分包或转包的做法,会导致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同时,还可以借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设计出与就业人数或新增就业人数挂钩的劳动力成本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

  助力民营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措并举,久久为功。金融支持是关键抓手,数字化赋能是重要工具,就业帮扶是基础性政策安排。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述举措的真正落实,需要有强大的财政实力提供根本保障,需要我们在财政保障及发展战略转型方面,做更有魄力、更加深入和更为细致的调整与改变。我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为完备的制造业工业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同时结合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庞大的统一市场,这是我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的底气。

 

经贸态势

 

瑞典正式加入北约

 

  据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3月7日在美国国务院主持仪式,将瑞典加入北约的法律文件正式存放在美国国务院。这标志着瑞典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

  今年3月5日,匈牙利总统舒尤克签署批准瑞典加入北约议定书的议案,正式批准瑞典"入约"。匈牙利是最后一个批准瑞典"入约"的北约成员国,为瑞典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国扫清障碍。按照规程,北约所有成员国必须一致同意才能吸收新成员。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瑞典和芬兰同年5月同时申请加入北约。芬兰已于去年4月正式获准加入北约。

 

日本连续12个月实现经常项目顺差

 

  据悉,日本财务省3月8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报告显示,由于贸易逆差缩小及海外投资收益顺差增加,1月日本经常项目顺差为4382亿日元(1美元约合148.01日元),连续12个月实现顺差。

  数据显示,1月日本货物贸易逆差为1.44万亿日元,较上年同期显著下降。其中,受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增长拉动,出口额同比增长7.6%至7.34万亿日元;由于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下跌,进口额下降12.1%至8.78万亿日元。

  服务贸易方面,访日外国游客人数同比大幅增加,使服务贸易逆差缩小至5211亿日元。

  此外,海外证券投资收益增加使包括利息、红利在内的海外投资收益实现2.85万亿日元顺差,较上年同期增加6519亿日元。

 

合力推动全球价值链健康发展

 

《经济日报》3月8日刊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课题组殷晓鹏、郑休休撰写的文章指出,全球价值链(GVC)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对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呈现区域化、短链化和扁平化等特征,正向多元化、高端化和数字化转型。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国别开放、区域开放、全球开放是相互依存、层层递进的关系,合力推动全球价值链健康发展,有利于经济体共享经济全球化成果。中国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供应中心之一。

  全球价值链贸易持续增长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折射出现代国际贸易的演进。根据生产分工及跨境特征,全球贸易可分为境内贸易、传统贸易、全球价值链贸易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三种情况,即交换活动全过程不跨境、生产过程不跨境、生产过程跨境1次及以上。全球价值链贸易是经济利益在国际分工和价值分配上的表现,同时也是影响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力量。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受外部需求走低影响,2008年至2009年,主要经济体全球价值链贸易额出现短暂下降,2010年开始再次进入上升轨道。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价值链贸易额再次下降,2021年重回增长态势。全球价值链贸易在经受上述两次世界范围不利冲击后,规模依然呈现增长态势,展现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韧性。

  从主要经济体全球价值链贸易来看,基于亚洲开发银行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计算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分解指标所得结果,2007年至2021年,60个主要经济体全球价值链贸易额呈上升态势,平均增幅约108%。美国、中国、德国稳居前三位,中国、美国的全球价值链贸易额增长迅速,德国增速相对平稳,2010年中国全球价值链贸易额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二位。相较2007年,2021年全球价值链贸易额排名前十的经济体中,美国仍居世界首位,中国超越德国居第二位,韩国超越加拿大、意大利居第九位。老挝、柬埔寨、蒙古国、越南和马耳他增长较快,芬兰、希腊、意大利、挪威等国增速缓慢。以传统贸易为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传统贸易规模呈上升趋势,其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曾出现短暂收缩,但降幅相对较小。从传统贸易规模看,领先梯队的成员结构相对稳定,中国稳居世界第一位,美国、德国紧随其后。

  全球价值链对应的贸易活动往往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通常需要多次跨境,形成复杂的网络。根据全球价值链贸易发展过程,结合具体商品品类,可将全球价值链贸易规模(GVC增加值)拆分为简单GVC增加值(跨境1次)和复杂GVC增加值(跨境2次及以上)。根据产品最终去向,复杂GVC增加值可进一步拆分为流回境内或流至其他经济体两部分。

  测算结果显示,2007年至2021年,简单GVC增加值和复杂GVC增加值均呈扩大趋势。从简单GVC增加值来看,59个主要经济体有所增加,平均增幅约106%,美国、中国、德国稳居前三位。不过,复杂GVC增加值在非金融危机时期增速更快,反映出主要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程度不断加深。其中,流回境内的复杂GVC增加值稳步提升,54个主要经济体有所增加,平均增幅约238%,美国、中国、德国稳居前三位;流至其他经济体的复杂GVC增加值持续增长,60个主要经济体平均增幅约113%,排名前十位的经济体结构相对稳定。在复杂全球价值链贸易活动中,流至其他经济体的贸易规模约占89%,一定程度上表明各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

  主要经济体深度嵌入全球生产网络

  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与后向参与度是衡量经济体参与方式与程度的主要指标,前者指一个经济体出口给贸易伙伴的境内增加值占该经济体总出口值的比重,后者指出口中由贸易伙伴提供的增加值占该经济体总出口值的比重。前向参与度高的经济体多位于全球生产网络上游,主要出口中间产品和服务;后向参与度高的经济体多位于全球生产网络下游,主要依靠进口中间产品和服务进行产品生产与出口。

  从测算结果来看,主要经济体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程度不断加深,但区域间差异明显,表明各经济体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亚洲主要经济体分布范围较广,不同经济体在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了高度互补、分工细化的网络结构,这种参与模式具有较大灵活性和适应性;欧洲地区是全球中间产品重要供应地,也是最终产品重要组装地;美洲和大洋洲主要经济体的相关参与度指标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主要经济体曾通过参与加工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后向参与度均有所降低。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其所涉环节涵盖研发设计、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电池、电机、电控设备及其零部件制造,下游整车组装以及充电服务与电池回收等后市场。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不再受限于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动机技术系统限制,所需零部件大幅减少,动力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值占比较高,在动力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全球价值链也向着多元化、高端化和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亚洲主要经济体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通过加强研发投入、培育高科技产业和提高产品质量,亚洲经济体有望嵌入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另一方面,自由贸易协定高质量实施,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将为亚洲主要经济体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欧洲主要经济体在研发创新、工艺革新等方面具备较强综合实力,对生产组装等环节的控制能力持续提升,但该区域内部分经济体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失业率上升等挑战,在未来发展中需注重加强互补合作、缓解两极分化。

  比较优势凸显不同禀赋特征

  在全球价值链增加值核算体系下,对主要经济体2007年和2021年35个细分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和对比,结果显示,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禀赋特征和发展路径:发展中经济体在传统产业中表现突出,部分经济体在高附加值产业中崭露头角;发达经济体在高附加值产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不同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差异,为产业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多样化合作的可能性。

  发展中经济体在传统产业领域显示出较大竞争优势,例如纺织业,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老挝、巴基斯坦、柬埔寨、孟加拉国、越南、泰国在上述行业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源于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相对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在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部分发展中经济体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成为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提供者,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基础;在农业领域,发展中经济体地理分布广泛,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在粮食、果蔬、畜牧业和渔业等领域具备独特的品类优势,为全球买家提供了多样化产品;在工业领域,发展中经济体在产品加工方面具有明显比较优势,承担了全球价值链中大量的中间产品生产和组装服务。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经济体在高附加值产业中表现突出,中国、马来西亚的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墨西哥的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大幅提升。

  发达经济体在化学和化学品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以及金融中介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中保持相对领先地位。德国、意大利、日本在机械制造业、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领域表现出色,主要依靠生产技术和附加服务获取增加值。这些经济体以先进制造技术和高质量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生产合作将技术红利外溢至发展中经济体。以金融中介服务业为例,瑞士、英国等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质的金融基础设施、成熟的市场制度和法律制度,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入驻开展业务,在国际贸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成全球价值链发展重要推力

  从地理分布来看,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是全球价值链主要参与者。从增加值出口(生产供应)来看,全球服务业供应中心在美国,中国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供应中心之一。

  在传统货物贸易核算体系下,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2022年,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202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进口17.99万亿元,进出口好于预期,实现促稳提质目标。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主力作用增强,有进出口记录的民营企业达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从贸易伙伴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46.6%。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8.5万列。

  在全球价值链增加值核算体系下,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将服务业纳入核算体系后,全球价值链增加值总额呈增长态势,中国自2010年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约1.40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另一方面,自2010年以来,简单GVC增加值与流至其他经济体的复杂GVC增加值均居世界前列,表明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与其他经济体协作愈加密切,在稳定全球生产网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行业比较优势来看,测算结果显示,2007年至2021年,中国在高科技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显著增强。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显著比较优势。随着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行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中国在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中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2023年,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29.9%,出口动能丰富活跃。此外,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增速超过传统燃油车;光伏组件产量多年居全球首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量产能的全球占比均超80%。

  近年来,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以北京市为例,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6年发布6版改革方案,1270多项改革措施先后出台,实现了营商环境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北京成为中外企业创新发展的沃土,2023年前11个月,北京新设经营主体30.68万户、同比增长20.57%,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580家、同比增长10.82%。北京着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吸引外资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至2023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超590亿美元,开放型经济特征更加显著。随着营商环境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高技术产业引资4233.4亿元,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7.3%,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将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在要素集聚、技术整合、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等方面积极作为。

  凝聚开放共识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

  国别开放、区域开放、全球开放对全球价值链产生重要影响。国别开放是全球价值链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常指经济体在境内放开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限制的行为,各国通过制定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吸引和承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和融入全球价值链。区域开放直接影响全球价值链发展走向,通常指几个经济体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开展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方面合作,在特定经济领域达成共识,认同统一的政策、规则和标准,相关措施有利于加速贸易投资自由化,实现生产要素流动互补,从而深化区域价值链。其关键之处在于,区域价值链是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全球开放决定全球价值链发展水平,通常指世界范围内各经济体在多边框架下实行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开放,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和包容性。全球化进程中,经济体及区域之间广泛、普遍、包容的开放措施有利于促进贸易与投资跨境流动,深化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和转移,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全球价值链稳定有序发展。

  全球价值链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经济体应持续推进国别开放、加强区域协调合作、凝聚全球开放共识,合力推动全球价值链健康发展,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需更好把握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优化投资空间布局,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

  一是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一方面,通过减免手续费、降低利率、加强银企对接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为外资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外汇便利化改革,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有效满足民营企业对外贸融资的需求。

  二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体布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推动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具主导性和话语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产业,引入更多国际资金、技术、人才,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强化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数据安全保护监管能力。健全国际贸易安全体系,探索便利化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机制,细化行业数据跨境流动的相关管理措施,更好应对外部贸易安全环境发生的变化。完善数据保护法律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保护企业及个人信息与数据安全。

  四是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多双边及区域经贸合作,进一步提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水平和规则标准。更好把握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深刻变化的机遇,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切实落地,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着力扩大国际市场空间。

投资视点

 

多地布局低空经济赛道

 

  近日,由安徽省通航飞行服务站协助省通航协调管理服务中心提报的《2024年度安徽省低空空域航线划设方案》获批,安徽低空航线较2023年增加3条。

  这是多地布局低空经济的一个缩影。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成为产业规划的关键词,多重利好助推低空经济迈向腾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低空经济还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中国民航局修订了30余部民航法规,初步建立通用航空标准法规体系;推进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推动简化低空飞行计划申报和审批,改善通航运行环境;支持地方设立20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推动企业在江西、广东、陕西、四川等地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

  与此同时,各地加快布局,助推低空经济发展。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将成为"低空经济元年"。

  例如,四川提出,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有人机无人机、军用民用、国企民企一起上,支持成都、自贡等做大无人机产业集群,布局发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深圳则侧重于简化手续申请流程、补贴低空经济企业等,以释放产业发展潜力,今年2月1日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明确,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

  江苏、云南、山东等地也将"发展低空经济"列入今年工作重点。

  据了解,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2月2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据介绍,根据一些研究单位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从更为长远的眼光来看,发展低空经济还需要建设'城市空中交通',相关产业之间将相互促进,相互拉动发展。"浙江嘉兴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薛傅龙表示,真实的应用场景是推动先进交通发展的强大动力,"低空智能交通"将引领包括飞行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发布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

 

  据悉,为进一步促进本市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构建高品质服务消费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3月1日发布《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围绕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以市场驱动、标准对接、制度创新为引领,推动上海成为服务消费的品牌资源汇聚地、模式创新策源地和消费潮流风向标,将上海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服务消费标杆城市。到2027年,在服务消费各领域形成一批新增长点,全面提升上海服务消费的国际知名度、品牌集聚度、商业活跃度、消费便利度和政策引领度,服务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50%。到2035年,形成资源集聚和辐射全球市场的高品质、创新型、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服务消费新体系,服务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60%。

  具体来说:

  --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到2027年,城市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品牌标识度更加彰显、文化竞争力更加强劲。旅游总收入达5500亿元左右,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体育消费中心和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到2027年,人均体育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4.5%左右,服务型体育消费占体育消费的比重达到45%左右,重大体育赛事溢出效应明显增强。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服务消费城市。健康服务消费规模显著扩大,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逐步形成内涵丰富、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健康服务消费新体系。

  --打造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消费高地。培育引进一批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推出一批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产品,养老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养老服务品质更加卓越。

  --打造国际一流的信息服务消费标杆城市。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总体架构。到2027年,固化100个以上新数字应用场景、培育1000个以上信息消费新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行业龙头企业。

  --显著提升普惠优质的金融服务消费能级。进一步丰富商业保险产品供给,商业保险市场规模显著扩大。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贷款,基本满足差异化金融消费新需求。

  --打造享誉国际的优质教育服务消费目的地。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国际中小学生教育,国际化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加大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发展力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和技能升级需求。

  --打造集聚国际特色的美食之都。到2027年,打造一批融合中国特色和海派文化的环球美食街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龙头餐饮企业,引进1000家有影响力的餐饮品牌首店,认定4000家绿色餐厅。

  --打造国内领先的家政服务消费高地。大力培育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龙头家政服务企业和特色品牌企业,全面提升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素质,推出一批智能型、融合型的家政服务消费新场景。

  --营建有温度的宜居之城。全面提升居住服务专业化水平,在物业服务、住房租赁、中介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化、智能化、数字化行业龙头企业。

  --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消费能级。到2027年,交通枢纽门户功能进一步提升,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航空旅客中转率、出入境客流比例显著提高,邮政快递服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邮轮旅客年接待量达300万人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消费目的地。

  《方案》重点任务包括丰富文旅服务消费内涵、增强体育服务消费带动力、推动健康服务消费高品质发展、拓展高品质养老服务供给、构建信息服务消费生态圈、强化金融服务消费产品创新、发展多层次教育服务消费体系、推动餐饮服务消费升级、提升家政服务消费品质、优化居住服务消费供给、创新交通服务消费内容、打造融合化服务消费场景等12个方面37项举措。

 

上海打造未来产业试验场

 

  据悉,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上海市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工信部和上海市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部署,实施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重点聚焦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任务,鼓励企业、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及用户单位等以联合体方式申报,发掘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其中,涉及重点领域包括新型储能、低空经济、6G技术等。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方向。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等有关部署,上海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有利于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引领技术进步、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制高点,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持续动力。

  本次"揭榜挂帅"呈现出多个亮点特色。

  一是突出链式创新,通过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搭建的"揭榜挂帅"平台,以任务为纽带,促成技术方、需求方、服务方等合作,组成紧密的创新联合体,围绕全产业链开展链式攻关。在申报期内,上海市经信委还将依托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未来产业专委会等,组织对接磋商活动,力争促成更多合作。

  二是形成创新网络,发挥链主企业作用,鼓励央企、国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金融机构、园区、商务区等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场景资源和要素资源,强化"政产学研用金服"联动,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链接的快车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降低未来技术和未来产品的应用门槛,以联合体共同"揭榜挂帅"的形式,探索解决未来技术应用难的问题。

  三是全领域、全周期服务。对于本次揭榜优胜单位,将给予市-区-未来产业先导区全方位的政策协同支持,鼓励各区根据产业协同联动机制,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推动未来产业细分赛道先行先试、率先发展。

 

上海"大吴淞"构想浮出水面

 

  据悉,继"大虹桥""大东方"之后,"大吴淞"命运的齿轮也开始转动。3月5日,由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宝山区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联合编制的《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结束草案公示。这是上海市首个突破行政边界的重点地区专项规划,规划范围涉及宝山、浦东、静安和杨浦,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至此,上海"大吴淞"构想正在浮出水面。

  "大吴淞"的提出,让人联想到虹桥枢纽与东方枢纽,它们分居城市西东两端、遥相呼应,被称之为"大虹桥""大东方"。

  一个"大"字,道出门户枢纽的历史使命--推动向内向外开发,成为"上海的",更是"世界的"。这也意味着,位于城市北端的上海之门--"大吴淞",亦要面朝江海、展望全球,把大门越开越大,成为一座科创之城、制造之城、低碳之城。在上海南部,"大吴泾"蓝图也正在擘画中。

  "上海将聚焦'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推动大都市核心功能和高质量发展,结合主城区、新城和大都市圈多层次空间格局转型,突出东西南北中"一核四向"的网络化、多中心结构,集中推进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局长张玉鑫说。

  根据规划,大吴淞地区东至长江-双江路-闸殷路,南至殷高路-保德路,西至蕰川公路-南北高架路,北至马路河,重点规划区为宝山吴淞地区和对岸的部分浦东三岔港区域。

  规划目标提出,着力将大吴淞地区打造成为生态基底品质优越、创新创造功能集聚、滨水空间魅力彰显的上海产业转型示范区、智能智造的引领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样板区,成为超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标杆。

  《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实施将按照"把握开发时序,成熟一块,启动一块,注重战略留白"和"先蓝绿、再建城,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近远衔接,推进规划实施。

 

山东将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集中挂牌投融资和上市培育

 

  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日前披露,为进一步聚集优质金融资源,加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山东将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集中挂牌投融资和上市培育,2024年将优选7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4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分别挂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的"孵化层""规范层""培育层",力争培育1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国内挂牌上市。

  山东将分层分类优选优质企业精准对接金融资源,实现分阶段提升发展。各市优选推荐不少于30家评价认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对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评定标准,作为初级培育"种子"挂牌"孵化层",力争1年内培育提升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选推荐不少于1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标"小巨人"企业认定条件,作为中级跃升"苗子"挂牌"规范层",力争2年内培育发展为"小巨人"企业;优选推荐不少于3家"小巨人"企业,对标证券交易所注册条件,作为高级上市冲刺"果子"挂牌"培育层",力争3年内培育为上市企业。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将作为企业投融资黄金市场和注册上市绿色通道,实施"上市苗圃计划",分层分级提供精准化金融方案和融资产品,持续推动企业成长壮大。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与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山东证监局等建立工作协作办公室,规划和指导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高质量标准化建设,根据各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科学制定企业挂牌、规范化股改、投融资对接、上市备案辅导和培育上市融资等指标,形成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上市路线图。

 

浙江发布金融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

 

  3月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发布《关于金融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优结构、促增量、降成本、提效能上持续发力,主动服务融入浙江三大"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支持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要推进"五五四"工作举措。

  第一个"五"是指扎实做深做好"五篇大文章",以进促稳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科技金融,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315"科技创新体系等重点领域,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力争2024年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健全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提升科技企业"首贷率",规范建设一批科技金融专业或特色分支机构。开发"研发贷""人才贷""人才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精准服务不同场景的特色产品。

  围绕绿色金融,加快推进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业务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争取探索一批有效的实践路径。加大对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产业低碳转型等领域金融支持,力争2024年全省绿色信贷增速超20%。建设绿色金融专业部门、特色分支机构,发展绿色保险产品。支持湖州、衢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加快丽水气候投融资、湖州转型金融等试点建设。

  围绕普惠金融,加大小微经营主体首贷、信用贷款投放,推广"连续贷+灵活贷""信易贷"等服务模式,力争2024年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达到25%。锚定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动态全覆盖、融资服务充分对接,力争"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建档覆盖面超70%。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推动金融资源向山区海岛县倾斜,推广新市民便捷金融服务。

  围绕养老金融,加强对健康服务、养老服务、银发经济等产业和项目的金融支持,支持发展具有养老属性的储蓄、理财等产品服务,稳健发展商业养老金等业务。推动个人养老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金融服务,持续推进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深入推进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力争2024年实现"浙里惠民保"全省参保人数稳定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50%以上。

  围绕数字金融,以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支撑底座,深化"一次不跑、又快又好"金融服务,进一步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拓展数据应用深度与广度。加快推进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风控能力,推广普及数字化金融产品服务,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形成一批重要数字化应用成果。

  第二个"五"是指聚焦扩大有效益投资、扩内需促开放、制造业、民营企业、房地产等五大重点领域,促进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基础。

  针对扩大有效益投资,全面对接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支持省重大建设项目信贷审批能快则快、金融要素保障应保尽保。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力争2024年辖内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投放中长期项目贷款超1600亿元,全省保险资金运用金额稳步增长。

  针对扩内需促开放,聚焦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满足居民合理消费信贷需求,优化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贷款政策和流程,发展普惠理财产品服务。聚焦"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持续开展外贸金融顾问服务,支持政策性银行设立800亿元稳外贸专项融资额度,商业银行加大外贸信贷投放,强化出口信用风险承保支持。

  针对支持制造企业,聚焦新型工业化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加大信贷资源保障力度,优化首台(套)、首批次保险保障,力争2024年全省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超4000亿元。简化技术改造贷款授信流程、提升业务效率,促进企业设备改造更新。依托"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工作安排,强化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融资保障,发展应收账款、票据、仓单和订单融资。进一步推进"产业共富贷"试点工作,争取服务更多区域重点项目。

  针对助力民营经济,进一步推动公平授信,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增加资源投入力度,在绩效考核、不良容忍度安排等方面适度向民营企业倾斜,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推动金融支持力度与民营企业贡献度相匹配。构建分层分类的金融服务结构,落实联合会商帮扶、"双保"助力融资机制,完善大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针对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积极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不折不扣落实房地产"金融16条"、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等已有政策,落实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新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持续做好"保交楼"工作,推动风险项目化解。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四"是指通过发挥金融功能性、增强信贷服务透明度、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建立指标监测体系等四项保障,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把握金融功能性定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平衡好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坚持把功能性放在第一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业务目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获得合理回报。通过科技赋能、流程优化等手段,降低经营成本、挖掘让利空间,积极推广无还本续贷、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保险替代保证金等产品服务,坚决杜绝各类违规收费行为和不法中介活动。

  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增强信贷服务透明度。建立续贷沟通工作机制,至少提前1个月与企业沟通续贷事宜。开发线上续贷渠道,支持小微企业自主申请线上续贷,减少人为过程干预。推进信贷审批透明化,对外建立限时办结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对内实施全流程"阳光评审",做到信贷业务评审全过程公开可查,每笔业务可回溯可监测。

  完善尽职免责机制,有力促进"敢贷愿贷"。分类明确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科创企业、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尽职免责标准,形成完整详尽且差异化的责任认定体系。细化免责正负面清单,采取"无责推定"假设,坚持"有限追责"。适度提高重点领域不良容忍度,明确一定时间的免责宽限期。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提高申诉效率。

建立指标监测体系,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指导各银行保险机构有侧重地安排金融资源,建立日常跟踪监测机制,及时优化纠偏资金投向,确保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各监管分局设定符合区域发展需要的监测目标,开展常态化监管跟踪督导,持续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优化本地区资金供给结构。

 

南京发布2024"新基建"项目计划

 

  近日,南京市发改委正式印发《南京市2024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简称《计划》)。《计划》显示,今年,南京市共安排86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913.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7.39亿元。从建设领域看,信息基础设施项目19个,融合基础设施项目41个,创新基础设施项目26个。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中的"重点"项目包括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南京)项目、中国电信南京公共智算中心项目等。

  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南京)项目致力于缓解区域算力紧缺情况,助力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落地。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算力设备采购方面,已完成智算算力资源物理位置优化、智算机房勘查、机架位置优化设计、走线改造。机房改造方面,液冷项目大机电施工单位已交底进场,风冷机房小机电部分已经完成部分机房改造并成功上架24台GPU服务器,为后续的算力运营提供强力支持。

  中国电信南京公共智算中心项目具备随时接入、弹性拓展的公有算力资源,也可提供定制化私有算力资源,助力政府、科研、互联网、医疗等各行业智能化发展。目前项目已建成6栋高标准数据中心机房楼,机架规模1.2万架,单机架平均功率7kW。B1楼为智算中心,空间设计采用积木式结构,规划了396个液冷机架,1000 个风冷机架,可支持智算规模达万卡以上。首期已落地智能算力资源374P FLOPS,500P FLOPS算力资源正在建设中。南京电信后续还将持续加码算力布局,积极构建融合创新的算力基础设施,全面激活算力生产力,为南京数字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撑。

  融合基础设施重在"应用新"。融合基础设施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深度应用于传统基础设施转型,以"新应用"助力产业升级,提升民生福祉。其中,南京市栖霞区飞腾车展产业园新能源重卡换电站项目由江苏电投易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栖霞区栖霞街道,东至绕城高速,南至智谷大道,西、北至规划支路,背靠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是全市渣土转运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优越,是南京重量级的新能源重卡换电站和全省首批支持"互通互换"功能的重卡商业化换电站之一。项目采用了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和独有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换电效率和安全保障,可服务于渣土车、搅拌罐车、牵引车等多种重卡车型,实现不同车型之间的共享换电。单日可满足170车次换电需求,全年可替代燃油量为135万升,可减排二氧化碳3550吨,有效推动绿色交通产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创新基础设施强调"基础新"。创新基础设施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重点聚焦基础科技领域,以"新基础"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南京大学原子极限微制造实验设施项目是打造"原子级精准操控、应用级超高通量、多学科支撑、多系列服务"的原子制造技术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原子制造技术能力、实施原子制造科学创新和技术服务,推动和引领国际物质科学、先进制造以及诸多相关学科的创新前沿,构建一个国际领先的科学、技术与产业高度融合的人才队伍和学术、产业创新高地,带来巨大的科学和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南京大学正根据专家组评审反馈,完善建设方案,针对建设过程的部分关键技术,进行技术调研和方案论证,细化建设预算和设备仪器清单,待正式立项后迅速启动建设工作。

  基因及细胞仿生医学研究设施项目由鼓楼医院携手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共同建设,拟打造一个整合主要仿生器官的类人生命体仿生医学研究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广泛应用于器官替代和修复、基因及细胞医学研究、人体疾病机理等医学研究,实现器官修复、基因及细胞治疗关键核心科学问题的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支持我国医学研究及生命科学产业发展。目前,该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逐步构建一个缩小版的仿生系统,通过血管工程系统将肝脏、心脏等主要仿生器官相互衔接,形成一个能够模拟正常器官生物功能及病理状态的整体系统。

 

 

 

湖北省发布23条举措促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3月2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深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促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从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实施精准有效的帮扶举措、探索科学高效的监管方式、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四个方面提出23条举措,推进一批经营主体迫切需要的重点改革。

  湖北企业将享受更便捷的政务服务,内外资经营主体准入登记效能进一步提升,外籍人员持护照或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即可在线办理企业设立、变更登记;"一键通"改革继续深化,证照"一键三联"范围继续扩大,更多经营主体将实现营业执照和许可证的办理、变更、注销同时快捷办、一趟清;在市场准入、金融、招投标等涉企高频服务领域,经营主体均可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和"鄂企通"码。

  为帮助全省广大经营主体成长壮大,湖北省2024年将全面推广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帮扶,同时将原有的个体工商户"一站式"服务专区升级为平台,个体户轻点手机,就能进行证照办理、政策资讯、金融服务、诉求响应、在线培训、统计分析等多项业务;实施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遴选实施20个以上产业链质量提升省级示范项目,编制产业链质量图谱。

  用科学的监管模式为企业减负,推行"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抽查检查,让企业不再为频繁应对各项检查而困扰;市场监管部门围绕热点民生问题,将建设"放心外卖"示范店,研发推行"食品放心消费承诺码""放心餐饮社会监督码""肉菜安全承诺码",顾客扫一扫,食品安全信息就知晓;推进"鄂品码"应用,全年完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少于3万批次,其中省级监督抽查须超6500批次。

  为护航统一大市场公平,市场监管部门将以交通物流和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为重点领域,聚焦与行政审批相关联的中介收费等易发生违规收费行为,持续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治理;出台供电行业价格收费公示办法。

 

珠海发布支持低空经济若干措施

 

  日前,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围绕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强化产业要素供给等提出13项具体举措。

  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开设低空载人航线。对经审批在珠海本地新开设并常态化运营(公开渠道售票)的eVTOL载人航线给予补贴,其中,空中观光游览类补贴150元/架次,珠海市内交通类补贴200元/架次,城际交通类补贴300元/架次,每家企业每年度补贴总额不超过500万元。对经审批在珠海本地新开设并常态化运营的无人机或直升机跨境客运航线,按照400元/架次、每家企业每年度不超过500万元给予补贴。

  支持开设低空货运航线。对经审批在珠海本地新开设低空无人机货运航线并常态化运营的低空经济企业给予补贴,轻小型无人机按照30元/架次、每家企业每年度不超过300万元给予补贴;中大型无人机按照90元/架次、每家企业每年度不超过500万元给予补贴;对于同时开设轻小型无人机、中大型无人机的货运航线企业,每家企业每年度该项补贴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降低低空经济企业试飞成本。对在珠海本地的飞行测试场地开展试飞、测试、验证等活动的低空经济制造企业,按照实际试飞服务费用的30%予以补贴。每家企业每年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支持适航取证。对在珠海本地生产的航空器产品,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的低空经济企业给予奖励,其中对生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飞行汽车企业奖励1500万元;对生产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企业奖励500万元;对生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企业奖励300万元。单个企业每年奖励不超过3000万元,同一型号仅奖励一次。

  支持低空经济会展及赛事活动。支持低空经济领域企事业单位、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在珠海举办低空经济高端峰会、展会、学术会议、创新示范应用大赛、航空运动竞赛等活动,对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会议和展览给予奖励。鼓励珠海本地低空经济企业或机构参加"珠海航展""亚洲通航展"及国内外航天航空主题展会,对其参加展会的展位费予以不超过30%的补贴,每家企业每年参展补贴不高于50万元。对珠海本地低空经济企业或机构参观国内外航空航天主题展会的差旅费予以不超过30%的补贴,每家企业每年差旅补贴不高于30万元。

 

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扩容

 

  据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日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24年本)》)。该目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同步废止。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近日就《目录(2024年本)》答记者问时表示,为统筹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目录(2024年本)》继续沿用"全国性现有目录+地区性新增目录"的体例结构。"全国性现有目录"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均按最新版本执行。"地区性新增目录"根据近年来目录实施情况和海南实际需要,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共包含14个大类行业、176个条目,与上一版本相比条目增加33条,新增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新能源、医药健康、航空航天、生态环保等领域。

  另外,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綦树利3月13日在海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目录是引导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方向、落实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有两大主要应用场景:一是"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有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綦树利说,《目录(2020年本)》发布后,在剔除已享受小微企业优惠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后,海南省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执行优惠政策的市场主体达4000余户次,累计减免税额236.7亿元人民币。

  綦树利表示,鼓励类产业目录扩围后,将有助于海南进一步打造绿色低碳的供应链、产业链,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拜登提议对富人和大企业大幅增税

 

  据报道,美国白宫3月11日公布的2025财年(2024年10月-2025年9月)预算提案显示,预算支出7.3万亿美元,比2024财年高出4000亿美元。提案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对富人和企业征收更高的税率,拨款2580亿美元用于建造或维修超过200万套住房,以及未来10年计划减少财政赤字3万亿美元等。

  这份预算提案被认为是现年81岁的约瑟夫·拜登竞选连任总统的经济纲领之一,旨在吸引选民关注。分析人士认为,这份提案在国会两院通过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在11月份的总统大选中失败,拜登的任期将于2025年1月20日结束。

  在增收方面,拜登提出,计划对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富人征收不低于25%的所得税税率;目前,美国富人群体平均所得税率仅为8%。他还计划将大企业的税率从目前的21%提高到28%。据美国财政部预测,这项提案将在未来十年内增加税收收入4.95万亿美元,其中2万亿美元来自富人和房地产领域,2.7万亿美元来自企业。

  在支出方面,一个关键主题是满足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基本需求。由于通胀持续高企,特别是住房成本居高不下,美国中产家庭对拜登政府迄今的经济政策感到不满。为此,拜登计划拿出2580亿美元用于建造或维修超200万套住房。此外,他还提议,对首次购房者以及出售首套房的房主减免最高1万美元的税收。

  在公共开支方面,拜登再次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以完善国内高速公路、桥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公共设施。

  在国防开支方面,拜登提议2025财年安排约9000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加近160亿美元,增长约1%。

  此外,提案中还安排了一些针对中国的竞争性预算。比如,拜登提议了一项高达40亿美元的"强制性支出"(mandatory spending),未来五年在印太地区和国际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改变游戏规则的投资,从而在竞争中超越中国"。

  路透社援引美国国务院负责管理和资源事务的副国务卿理查德·维尔马的话称,上述40亿美元支出中,有20亿美元将用于设立一个新的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路透社认为,这旨在对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此外,拜登政府还申请了40亿美元的"裁量性"支出,用于加强印太盟友关系,其中1亿美元是对台湾的军事援助。

  基于拜登的提案,白宫预测,2025财年联邦赤字将减少800亿美元至1.78万亿美元,赤字占GDP的比例为6.1%,十年后预计降至4%以下。不过,美国政府欠公众的债务将从现在的28万亿美元增加到45万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这份提案在国会两院通过的可能性很小。主要原因在于众议院目前由共和党控制,与民主党的拜登政府的主张相反,共和党强烈反对增税和增加公共开支,主张控制联邦债务。

  实际上,由于两党在这些问题上的僵持,2024财年的联邦预算至今仍然没有通过,只能靠一个又一个的短期支出法案续命。围绕2024财年联邦预算,两党已经缠斗了几个月,这导致联邦政府多次面临关门风险,期间,前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凯文·麦卡锡还因此丢掉了工作。

对于拜登的预算提案,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与其他共和党领导人发布联合声明称,这明显是在提醒人们本届政府在支出方面有多么贪得无厌。"拜登的预算不仅不能达到目标,同时还将成为加速美国衰落的路线图。"声明称。

 

美国国会通过2024财年部分拨款法案

 

  据悉,美国国会3月8日通过2024财年六项拨款法案,为部分联邦政府部门提供运转至9月底的资金,避免此前通过的临时拨款法案资金8日到期而造成政府部门"停摆"。

  参议院当天通过了这一揽子六项拨款法案,众议院本周早些时候已通过上述法案。法案将递交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生效。法案涵盖农业、能源与环境、住房、交通、退伍军人事务和司法部门,将为这些部门提供资金到本财年结束的9月30日。

  由于美国国会两党未能及时就2024财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拨款法案达成一致,国会此前分别于2023年9月和11月、2024年1月和2月四次通过临时拨款法案,暂时维持联邦政府运转。

  2月底通过的临时拨款法案将为部分联邦机构和项目提供资金的期限由3月1日延长至3月8日,为其他机构和项目提供资金的期限由3月8日延长至3月22日。剩余部门的年度拨款法案需要在3月22日前通过,否则国防部、国务院和国土安全部等部门将面临"停摆"。

 

美国2月CPI环比创五个月来最大涨幅

 

  据悉,美国劳工部3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涨幅较1月扩大0.1个百分点,是去年9月以来最大涨幅。

  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2%,涨幅远高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设定的2%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也高于1月的3.1%。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4%,涨幅较前一个月持平;同比增长3.8%。

  具体来看,能源价格环比增长2.3%,终止了此前连续四个月下降趋势。其中,汽油价格上涨3.8%,燃料油价格也增长1.1%。占CPI比重约三分之一的居住成本环比上涨0.4%,涨幅较前一个月收窄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则环比持平。

  分析人士认为,2月美国CPI同比涨幅略高于市场普遍预计的3.1%,核心CPI环比涨幅也高于预期的0.3%,意味着今年初以来通胀出现小幅反弹并非暂时现象。由于物价持续徘徊在超目标水平,美联储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等待更多证据证明通胀正向目标靠拢。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一项跟踪数据显示,当天数据发布后,市场对美联储在3月货币政策会议上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在5.25%至5.5%的预期升温。

 

美国2月PPI环比加速增长

 

  据悉,美国劳工部3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6%,涨幅较1月扩大0.3个百分点,凸显美国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数据显示,2月美国PPI同比增长1.6%,是2023年9月以来最大涨幅。剔除食品、能源和贸易服务价格后,核心PPI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2.8%。

  当月,商品价格环比增长1.2%,创2023年8月以来最大涨幅。其中,天然气价格上涨6.8%,食品杂货价格上涨1%。同时,服务价格环比增长0.3%。

  PPI追踪生产成本变化,是衡量通胀情况的一项关键指标。分析人士认为,2月PPI再次加速上涨,表明美国通胀压力持续,美联储或需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水平。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一项跟踪数据显示,PPI数据发布后,市场基本认定美联储将在3月19日至20日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5.25%至5.5%之间。

欧元集团确定未来五年改善欧洲资本市场举措

 

  据悉,欧元集团3月1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后发表声明说,已确定未来五年改善欧洲资本市场运作的三大优先行动领域及13项具体措施,以吸引私人资本进入欧洲,为欧洲绿色和数字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声明说,开放、完善、一体化的欧洲资本市场对促进单一市场,吸引必要投资,提高欧盟全球竞争力和创造就业等至关重要。

  声明指出,2024年至2029年,欧元集团将在三大领域优先采取行动,以改善欧洲资本市场:在架构层面,建设具有竞争力、精简高效且灵活的监管体系;在企业层面,确保欧盟企业更好获得私人投资;在公民层面,让欧盟公民获得更多盈利投资机会。

声明还列出发展欧盟证券化市场、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统一等13项具体措施,以完善欧洲资本市场运作。

 

欧盟计划未来两月向乌克兰提供60亿欧元援助

 

  据悉,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3月8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宣布,欧盟计划在3月和4月分别向乌方拨付45亿和15亿欧元援助。

  东布罗夫斯基斯在和乌总理什梅加尔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欧盟委员会已启动乌克兰入盟谈判框架的筹备工作,并计划于下周向欧盟成员国提交审议这一谈判框架的草案。

  什梅加尔说,他与东布罗夫斯基斯会晤时讨论了限制或全面禁止俄罗斯粮食出口欧盟的问题。东布罗夫斯基斯说,欧盟正在讨论针对俄罗斯的相关制裁措施。

  2022年2月,乌克兰递交加入欧盟的申请。去年12月,欧洲理事会宣布决定启动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谈判。今年2月,欧盟特别峰会通过了向乌克兰提供500亿欧元额外援助的决定。

 

俄央行将外币现金提取限制措施再次延长半年

 

  据报道,俄罗斯央行3月7日公告称,提取外币现金的限制措施将再次延长6个月至2024年9月9日。俄央行同时将禁止银行收取外币提现手续费的措施延长6个月。

  公告说,由于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金融机构无法在西方国家获得现金,俄央行不得不继续保持当前针对外币现金的限制措施。

  根据该限制措施,2022年3月9日前在俄银行开设外币账户或存入外币的公民,如未使用完1万美元或等值欧元的提现额度,可继续提取美元或欧元现金。对于超出部分,2022年9月9日前存入的外币,按提现当日不低于央行官方汇率折算成卢布后提取;2022年9月9日后存入的外币,按提现当日所在银行规定的汇率折算成卢布后提取。

俄央行还规定,居民法人在未来6个月内,即2024年9月9日前,可根据法律规定提取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现金仅用于差旅费,对其他外币无限制。对非居民法人不开展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现金提取业务,对其他外币无限制。

 

 

  俄央行自2022年3月9日起采取外币现金提取限制措施,包括禁止个人从外币存款或外币账户中提取超过1万美元的现金。此后,俄央行每隔半年延长该限制措施。

 

日本上调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

 

  据悉,日本内阁府3月11日发布二次统计报告,将2023年第四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速小幅向上修正至0.1%,按年率计算增幅为0.4%。

  日本政府通常就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两次报告。内阁府今年2月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0.1%,按年率计算下降0.4%,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

  二次统计报告反映了近日公布的法人企业统计等最新数据。报告显示,企业设备投资由此前的环比下降0.1%修正为环比增长2%,是经济增速上调的主要原因。不过,占日本经济比重二分之一以上的个人消费由环比下降0.2%进一步下调为下降0.3%。此外,民间库存、政府消费及公共投资均小幅下调。

  报告将2023年日本实际GDP增长1.9%的初步统计结果维持不变。

  经济学家表示,本次报告对日本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的上调幅度小于预期,主要是因为个人消费降幅扩大。受丰田公司部分汽车工厂因造假丑闻停产、能登半岛地震等因素影响,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仍存。

 

投资分析点评

 

▲无锡丁蜀低空产业园开工建设

 

  3月10日,无锡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在宜兴市丁蜀镇举办,该产业园由无锡市交通运输局、宜兴市人民政府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首批吸引十多家航企和科研院所的研发、生产、服务项目落地,总投资达50亿元。

  据介绍,此次新落地的无锡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先导区规划面积约131亩,总投资估算约15亿元,主要功能包括航空技术研发、创新企业孵化、院士工作站、航空培训、航空展示研学等,建成后将助推低空经济产业落地,是园区产业招引的有力载体。此次开工建设的无锡航空工业技术发展中心占地约10亩,投资额约1.45亿元。

  当天,在项目签约现场,江苏昊越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应急救援公司成立揭牌,短途运输航线、低空旅游航线开通合作签约。与此同时,无锡丁蜀机场股东增资协议、空客直升机、艾而帆物流无人机研发制造、匈牙利专业特技飞行培训学校、无锡市航空消防救援等总投资额超50亿元的重大项目完成签约。

  "无锡交通集团将加快推进规划总面积3000亩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开发建设,打造集产业孵化、研发制造、试验试飞、维修保养、售后服务五位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高地,加快构建航空全产业链,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特色低空经济产业园区。"无锡市交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玉海说。

  "无锡低空经济的产业链相对完善。像周边的道尼尔海翼,后续也期待能进行'互动'。"艾而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杨介绍,公司集研发、生产、试验、服务于一体,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团队等人才优势。

  "以丁蜀机场为载体,产业园将积极拓展通航业务,建设工业厂房、产业孵化器、人才公寓、商业配套等,助力无锡打造航空、航天创新产业集聚地。"无锡丁蜀机场相关负责人透露,机场跑道改扩建至1800米后可开展公务航空,随着苏南公务航空运维基地布局,丁蜀机场竞争力和运营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山东黄金近5亿元买金矿

 

  3月11日晚间,山东黄金(600547)公告,公司当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五十六次会议全票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收购包头市昶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70%股权的议案》,拟与包头市昶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昶泰矿业")全体股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收购昶泰矿业70%股权。

  本次股权转让价格以评估基准日2023年6月30日的昶泰矿业100%股东全部权益价值6.82亿元作为定价依据,经交易双方协商,昶泰矿业70%股权的交易价格为4.71亿元。

  昶泰矿业核心资产为"包头市昶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乌拉特后旗陶勒盖金矿"采矿权(下称"陶勒盖金矿采矿权")及"包头市昶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乌拉特后旗陶勒盖金矿深部普查"探矿权(下称"陶勒盖金矿探矿权")各一宗。

  截至2023年6月30日,陶勒盖金矿采矿权、探矿权共保有资源量金矿石量368.3万吨,金金属量16148千克,平均品位4.38克/吨;保有资源量伴生银矿石量311.5万吨,银金属量38659千克,平均品位12.41克/吨。

  昶泰矿业建有实际生产能力200吨/天的选矿厂一座,尾矿库一座。目前,矿山生产工作正常进行,预计2024年生产黄金约400千克。同时矿山正对深部探矿权开展勘查工作,将提交深部勘探报告,具备扩界条件。

  山东黄金表示,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新增保有黄金资源量16余吨,并且通过探矿增储,到2024年底预计保有黄金资源量有望增至20余吨。

  昶泰矿业生产系统较为完备,通过产能提升将为山东黄金增加一个吨金矿山,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这已是进入2024年后山东黄金第三度披露拟收入金矿资产的公告。今年1月该公司曾公告,拟收购公司控股股东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黄金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所持山东省莱州市西岭村金矿勘探探矿权(下称"西岭金矿"),交易对价高达103.34亿元。西岭金矿是目前为止国内探获的最大(世界级巨型)单体金矿床,资源储量丰富,且相邻于三山岛金矿的东侧,为三山岛金矿矿体沿走向和倾向的延伸部位。按照山东省及烟台市政府关于金矿资源整合的要求,西岭金矿应与三山岛金矿进行整合,统一开发。

  而在今年2月末,山东黄金再度披露,控股子公司银泰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银泰黄金")拟通过下属海南盛蔚贸易有限公司在加拿大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Osino Resources Corp.(下称"Osino")现有全部已发行且流通的普通股及待稀释股份。本次收购的交易金额约为3.68亿加元,收购完成后,银泰黄金将通过买方持有Osino 100%股权。

  Osino主要资产为位于纳米比亚的Twin Hills金矿项目,此外还拥有Twins Hills项目西北130 公里处的Ondundu金矿探矿权。

  山东黄金表示,通过收购Osino,银泰黄金可以快速获得优质资源、提高黄金资源储备,预计投产后提供5吨/年的黄金产能。

  山东黄金的快速资源扩张,是在近年国际金价持续走高的大背景下实现的。3月8日,COMEX黄金达到2203美元/盎司,为历史最高值;国内期货市场沪金2406合约现已突破510元/克,同样刷新历史高点。

 

  ▲爱旭股份斥资27亿升级义乌基地

 

  据报道,光伏巨头爱旭股份(600732)3月12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将投资27.15亿元将义乌基地现有25GW PERC电池产能升级改造为TOPCon电池产能,改造项目计划于2024年4月启动,预计2024年下半年陆续投产。

  公告显示,本次改造项目将使用原有PERC厂房作为生产车间,在改造利用原有旧设备基础上,增补新工艺生产设备,并对生产配套的动辅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本次产能改造将预留后续升级空间,会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技术成熟度择机引入成熟技术工艺,使得产品转换效率更高,产品性能更好。

  对于改造原因,爱旭股份指出,当前P型PERC电池量产效率的提升已逐渐接近瓶颈,不足以满足未来行业进一步降本增效的严格要求。相比之下,N型电池具有转化效率高、光致衰减低、温度系数低、双面率高、高发电量等优势,在全行业企业共同推动下,将接棒P型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主流。

  凭借在电池领域深耕多年的积累,爱旭股份前期已在珠海、义乌分别建设并投产了技术难度更高的ABC产能,对于本次升级改造成N型TOPCon技术,公司拥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及量产能力,有信心使升级后的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确保本次技改项目的顺利实施。

本次改造项目预计总投资27.15亿元,主要为设备投资。

 

▲爱诗科技完成亿元级A1轮融资

 

  近日,文生视频AI公司爱诗科技完成亿元级人民币A1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人才建设和资源储备,进一步巩固产品技术护城河。本轮融资由达晨财智领投。

  爱诗科技创立于2023年4月,专注解决AI视频大模型及应用。海外版产品PixVerse于2024年1月正式上线,目前已是全球用户量最大的国产AI视频生成产品,并搭建了稳定的创作者生态,处于全球视频生成产品第一梯队,国内版(爱诗视频大模型)也于3月11日上线内测。

  这一波文生视频的浪潮,由OpenAI发布的Sora最先启动。而Pika labs、Runway、Stability AI发布的视频模型,表现也较为优秀。而在国内,也有企业低调探索,其中包括了字节跳动、百度、阿里等大厂。

  据称,此前有专家将PixVerse与Pika 、Runway 三家模型进行比较,诗科技研发的视频生成工具 PixVerse最为平衡,不仅有比较强的运动幅度和图像质量,还可以维持较好的一致性。

  爱诗科技总经理、执行董事、第一大股东皆为创始人王长虎。他2004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经历了搜索引擎飞速发展的时代;2017年加入字节跳动担任AI Lab总监,见证了抖音这爆款国民级应用的茁壮成长;2021年加入龙湖,成为龙湖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掌舵人;2023年3月31日,从龙湖离开,开启了人生第一次创业。

  王长虎称,Sora的出现,验证了爱诗科技以Diffusion+Transformer为基础的视频生成大模型能够实现更优的表现,坚定了爱诗科技未来的发力方向,未来将集中人力和资源,在3-6个月内赶超Sora目前水平。

据报道,Sora核心团队三位负责人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Sora目前还处于反馈获取阶段,还不是一个产品,短期内不会向公众开放。

 

  ▲醋化股份拟终止固雅木木材工厂项目

 

  3月12日,醋化股份(603968)公告,拟终止对固雅木木材工厂项目的投资,合资公司清算后可返还部分出资。

  醋化股份该笔投资始于2021年3月,醋化股份与DWC公司为打造目前亚洲独家生产固雅木的生产基地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并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

  2021年5月18日,醋化股份与DWC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江苏龙木新材有限公司(简称"龙木新材"),注册资本2200万欧元,其中醋化股份持有龙木新材49%股权,DWC公司持有龙木新材51%股权。不过,龙木新材成立后,未改变醋化股份合并报表范围,不属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子公司。

  据了解,固雅木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通过清洁的制造技术,转变成具有类似高性能硬木或者更好的特性的木材,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可重复回收利用。由于该种材料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醋酸是醋化股份主要原料之一,因此该投资属于醋化股份对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动作。

  同时,醋化股份基于对行业应用前景的看好,在最初的计划中,龙木新材初期设计产能为每年16万立方米,并视市场情况最终扩大产能到48万立方米。醋化股份也希望将此项目培育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如今,过去了近三年时间,随着市场变化,醋化股份最终决定终止了该项投资。醋化股份表示,鉴于目前固雅木木材市场因素影响,经济效益与原预测发生了变化,综合考虑项目投入及对公司的收益回报情况,因此终止固雅木木材工厂项目。

  据了解,醋化股份主营业务包括食品饲料添加剂、医药农药中间体、颜(染)料中间体以及其他有机化合物等。

 

  ▲山鹰国际拟剥离北欧纸业

 

  据悉,山鹰国际(600567)3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出售所持子公司Nordic Paper Holding AB (publ)(即"北欧纸业")48.16%股权中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目前,北欧纸业是瑞典斯德哥尔摩Nasdaq OMX交易所上市公司,最新市值约合29.2亿瑞典克朗。山鹰国际通过SUTRIV Holding AB间接持有北欧纸业48.16%股份。

  据了解,2017年,山鹰国际斥资24亿瑞典克朗(约合19.52亿元人民币)收购北欧纸业100%股权,以此介入技术壁垒高、盈利能力更强的高端特种纸细分市场领域。山鹰国际是通过在瑞典设立的公司SUTRIV Holding AB间接持有北欧纸业100%股权的,当时此举被视为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重要举措。

  2020年10月,北欧纸业登陆瑞典斯德哥尔摩Nasdaq OMX交易所上市,山鹰国际通过SUTRIV Holding AB间接持有北欧纸业股份比例降至48.16%,北欧纸业不再纳入并表范围。

  目前,北欧纸业旗下共有5家造纸厂,其中3家分布于瑞典,1家位于挪威,1家位于加拿大。北欧纸业主营造纸行业细分领域的天然防油纸和牛皮纸,终端产品主要为食品、消费品以及建筑、化工等行业特殊要求的增长型产品,销售区域主要聚焦于欧洲和北美的高端市场,部分销往东亚和澳洲。

  同时,山鹰国际提示,目前出售相关股权的意向仍处于初级阶段,是否会发生出售交易、交易的价格及具体条款等交易要素尚不确定。另外,北欧纸业系瑞典斯德哥尔摩Nasdaq OMX交易所上市公司,取决于不同的具体交易方案,本次潜在交易可能构成要约收购,尚需瑞典金融监管机构及相关审查机构批准,能否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本次出售原因,山鹰国际表示系战略规划进行的内部调整,公司拟通过降低在欧洲业务的占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产业链发展。同时,本次股权出售不代表山鹰国际布局海外市场的步伐就此停止,公司将稳步推进出海进程。

 

  ▲振华风光IPO募投项目延期

 

  3月14日晚间,振华风光(688439)公告,由于集成电路设备涨价、实施场所延期交付等因素,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募投项目延期。

  2022年8月,振华风光上市发行50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66.99元,最终募集资金总额为33.5亿元,超募近21亿元;IPO募投资金用于高可靠模拟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及先进封测产业化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分别拟投入9.5亿元和2.5亿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晶圆制造和先进封测项目累计投入1734.06万元,资金使用进度仅1.8%;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进展相对更快,已累计投入2091.36万元。

  结合当前募投项目实际进展情况,振华风光决定变更募投项目可使用状态日期。其中,晶圆制造和先进封测项目将从2024年8月31日延迟至2025年12月31日;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从2024年2月28日延迟到2024年12月31日。

  对于募投项目延期原因,振华风光表示,由于晶圆制造和先进封测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公司不断论证6英寸特色模拟晶圆产线建设方案、设备选型、洁净厂房规划以及工艺技术引进方案,完成了项目方案论证工作。加上集成电路设备价格较2021年已呈现大幅增长,导致项目投资概算预增,根据国资相关投资规定,需再次立项,导致项目延期。

  另外,该项目计划租赁控股股东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厂房进行适应性改造。在去年年末,振华风光受让中国振华所拥有的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C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及101#封测办公楼、102#食堂、103#封测厂房等土建工程。上市公司拟通过自建晶圆制造及先进封测厂房并进行适应性改造,以此满足未来发展IDM模式的产业规模布局需求。

  目前振华风光已基本完成了募投项目厂房建设论证工作,公司后续将采用边建设边投用的原则,相关厂房等基础设施根据实际建设情况渐次投入使用,预计募投项目整体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为2025年12月。

  另一个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也出现了延期。

  由于实施场所(贵州省贵阳市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园C地块#101办公楼)交付延期,项目涉及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不具备信息化基础设施运行环境,其余设备不具备安装调试条件。预计该募投项目整体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4年12月。

  对于项目必要性,振华风光介绍,目前上市公司在成都、西安、南京设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构建"一企四中心"高可靠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平台,是充分整合跨地域资源优势,提升公司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必然选择;同时,对现有设计平台中的EDA设计能力、协同设计能力、检测试验、应用验证以及失效分析进行补充建设,是IDM模式在集成电路设计端的重要补充,有利于IDM运营模式转变,增强企业自主可控和抗风险能力。

振华风光表示,项目延期未改变项目的投资内容、投资总额、实施主体,不会对项目的实施造成重大影响。

 

  ▲复星医药联手深圳市引导基金等设立50亿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3月12日,复星医药宣布,公司控股子公司复鑫深耀、复星医药(深圳)、复健基金管理公司与深圳市引导基金等其他7方投资人拟共同出资设立目标基金。目标基金计划募集资金50亿元,其中深圳市引导基金认缴份额达50%。

  目标基金将以深圳为重心,募集资金全部投资于生物医药、细胞和基因等领域,其中投资于生物医药领域的金额不低于目标基金可投资金额的70%。

 

  ▲苹果公司增加在华投资

 

  3月12日,苹果宣布扩大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实验室,以支持产品的制造。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为其应用研究实验室投资超过10 亿元人民币。

  苹果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介绍,公司将提升上海研究中心的能力,为所有产品线的可靠性、质量和材料分析提供支持。今年晚些时候,公司还将在深圳开设一个新的应用研究实验室,为整个区域的员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并深化与本地供应商的合作。这一全新的实验室将增强对iPhone、iPad、Apple Vision Pro 等产品的测试和研究能力。

据悉,此次扩建是苹果持续投资中国研发和发展的延续。目前苹果在北京、上海、苏州和深圳设有研发中心,并长期致力于回馈社区,帮助中国的供应链工人拓展发展的机会。

 

  ▲外资大股东加仓南京银行

 

  3月14日晚间,资产规模超2万亿元的南京银行公告称,第一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于今年2月26日至3月13日期间,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南京银行股份7986.85万股,占总股本比为0.77%。增持后,法国巴黎银行持股占比由16.37%,提高到17.04%。公告称,本次权益变动为股份增持,不触及要约收购。

  这并非法国巴黎银行首次增持南京银行。2022年5月中旬,南京银行就曾披露,法国巴黎银行等增持2.33%至16.37%。

  据了解,南京银行股权分散,法国巴黎银行虽然为第一大股东,但该银行处于无实控人和控股股东状态。截至去年中期,南京银行主要股东包括:法国巴黎银行、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江苏省公司(江苏省烟草公司)、南京金陵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除了法国巴黎银行之外,江苏省国资委和南京市国资委通过旗下企业,分别间接持股南京银行,间接持股比例都不到2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份,南京银行迎来"75后"的新董事长谢宁。2月初,谢宁的任职资格正式获监管机构核准。谢宁此前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体系工作。 

 

▲沙特阿美考虑在中国进行更多投资

 

  据悉,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日前公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沙特阿美看好全球石油市场前景,并致力于开展中国业务,"这对公司现有业务和未来发展十分必要"。

  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明·纳赛尔在财报发布后表示,当前中国石油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并且保持健康发展。公司正在寻求更多机会投资中国市场。

  该公司下游业务总裁穆罕默德·卡塔尼去年12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沙特阿美与中国伙伴提供了合作机会,中国市场充满机遇。

  财报显示,由于油价下跌,沙特阿美2023年净收入从2022年创纪录的1611亿美元跌至1213亿美元,但仍处于历史上第二高位。

  沙特阿美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主要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炼制、运输和销售等,目前公司已与中方合资成立多家企业。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深圳资本集团拟转让中集集团部分股权

 

  据悉,2024年3月12日,中集集团(000039)公告称,收到第一大股东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告知函,为支持公司优化股权结构,促进公司持续发展,引入战略投资者,深圳资本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所持公司总股本5.1%的A股股份。转让完成后,深圳资本集团将仍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深圳资本集团持有中集集团5.25亿股A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深圳资本集团还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深圳资本(香港)集装箱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中集集团10.78亿股H股,因此合计持有中集集团16.03亿股股份,占中集集团总股本的29.74%,为中集集团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如果股份转让实施后,深圳资本集团方面持股比例将降至24.64%。

  中集集团目前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若本次公开征集转让获得批准并得以实施,也不会导致中集集团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

  据悉,2020年,深圳资本集团通过受让中远海发等股东所持股份,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中国电信全资子公司将成国盾量子控股股东

 

  3月11日晚间,国盾量子公告,公司拟以78.94元/股价格,向中国电信全资子公司中电信量子集团发行股份2411.23万股,募资不超19.0343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发行完成后,中电信量子集团将成为国盾量子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成为国盾量子实际控制人。

  中电信量子集团成立于2023年5月,是中国电信全资设立的子公司。中电信量子集团以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量子科技企业"为目标,积极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化、重点布局量子计算新能力、战略关注量子测量领域,攻坚量子底层核心技术,并依托中国电信覆盖全国全网的云网资源、开发能力、服务渠道等优势,推动量子产业全国规模推广。

  根据国盾量子与中电信量子集团签署的《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暨战略合作协议》,中电信量子集团将在上述发行完成后,积极推动中国电信与国盾量子之间的合作和协同。

  具体来看,双方将依托中国电信覆盖全国全网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云网融合等资源优势,以量子技术配合"四融"(即融云、融安全、融AI、融平台),不断丰富"DICT(即综合智能信息服务)+量子"场景化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

  同时,中电信量子集团将支持国盾量子战略投资量子领域前沿科技项目,孵化高科技企业;维持国盾量子核心技术团队稳定,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支持上市公司制定有利于激发高水平科技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励措施;支持国盾量子提升在量子信息业务领域的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和业务规模等。

  国盾量子专注于量子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主要业务分为量子保密通信产品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量子计算及测量仪器设备两大板块。自2023年7月,国盾量子原实际控制人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到期且不再续签后,公司一直处于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状态。此次发行完成后,中电信量子集团直接持有的国盾量子股份表决权比例为23.08%,并通过与国盾量子的股东科大控股、彭承志签订的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上市公司41.36%的股份表决权。

 

▲安孚科技拟收购两公司股权

 

  据悉,安徽安孚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孚科技,603031.SH)3月14日晚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安徽安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孚能源")37.75%的股权,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要约收购宁波亚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锦科技")5%的股份,同时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安孚能源成立于2021年10月28日,法定代表人为夏柱兵,所属行业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从安孚能源的股东构成情况看,安孚科技持有该公司62.25%的股份。按照安孚科技最新公告,如果顺利完成购买安孚能源37.75%的股权,那么安孚能源将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

  安孚科技于2022年1月完成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宁波亚丰电器有限公司(下称"宁波亚丰")持有的亚锦科技36%股权,并于2022年5月完成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宁波亚丰持有的亚锦科技15%股权。上述两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安孚能源持有亚锦科技51%的股权。

亚锦科技核心资产为南孚电池,南孚电池是中国电池行业知名企业,主要从事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安孚科技通过获得亚锦科技51%的股权,从而控股了国内领先的电池科技公司南孚电池,并剥离了连续亏损的原百货零售业务,这标志着公司从传统百货零售向庞大且前景广阔的消费电池行业的成功转型。

 

  安孚科技3月14日晚的公告称,本次交易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并经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最终能否通过审批尚存在不确定性。

 

▲药明康德拟以10亿元再次回购公司股份

 

  据报道,继2月5日之后,3月8日晚间,药明康德再次抛出10亿元A股股份回购计划。截至3月1日,药明康德A股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已累计超跌20%。

  1月26日,《生物安全法案》草案有关消息开始在国内资本市场发酵,草案中"点名"多家中国药企。随后,华大智造、药明康德等相继发布澄清公告。

  3月6日,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投票通过向参议院报告一项修订后的法案草案S.3558(亦被称为《生物安全法案》草案)。该草案的修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项不溯及既往条款("祖父"条款),即豁免在拟议立法生效前签订的现有合同;美国政府机构指定和审查"被关注公司"的有关程序。尽管有该等修订内容以及美国政府机构现有的国家安全问题评估程序,草案仍将药明康德预先定义为"予以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

  受此消息影响,药明康德A股股价3月7日下跌9.99%至52.86元/股;港股股价下跌20.56%至45港元/股。1月26日至3月8日收盘,药明康德A股股价累计下跌29.27%;港股股价累计下跌39.46%。

  3月7日,药明康德发布公告进一步澄清,药明康德既没有人类基因组学业务,现有各类业务也不会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在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强烈反对这种未经正当程序的预先和不公平的定义。

  同时,药明康德表示,在未来数月中,上述草案将继续经历在参议院的立法过程。公司将与咨询顾问协力,继续与参与草案以及正在进行的美国众议院相应法案立法过程的相关方进行交流和对话,草案的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3月8日,药明康德港股股价反弹至46.8港元/股,涨幅4%,A股股价仍下跌1.93%至51.84元/股。

  受药明康德被草案"点名"的影响,另两家"药明系"上市企业受波及。药明生物股价在3月7日下跌21.48%。3月7日午间,药明生物亦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不是药明康德的子公司,独立运营业务,既没有人类基因组学业务,也未在其各类业务中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同时强调,公司并未对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风险。自1月26日至3月8日收盘,药明生物股价在该区间累计下跌41.87%。

  此前,药明生物还曾就此事发布过两次澄清公告,并在其中一则公告中重申,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陈智胜博士既没有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或任何具有军事背景的机构工作过,也没有直接或间接从任何具有军事背景的机构中获得过任何报酬。

  药明合联的股价自1月26日开始亦出现大幅波动,当日跌幅20%,截至3月8日收盘,区间累计跌幅33.49%。药明合联在3月7日发布公告称,近期注意到公司股价及交投量有不寻常变动,经查询后确认,并不知悉导致变动而需按有关规定披露的内幕消息,业务经营正常,无重大变动。

  今年2月5日,药明康德已完成10亿元A股股份回购。受上市草案立法进程影响,截至3月1日,药明康德A股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内股票收盘价格累计跌幅达到20%。为此,药明康德再次抛出10亿元A股股份回购计划,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此次回购期限自回购股份方案被董事会批准之日起不超过3个月(但受限于A股回购一般性授权的授权期限),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12000480股,约占药明康德已发行总股本的0.41%,回购价格不超过83.33元/股(含)。

 

▲奥飞数据拟收购光模块企业四川华拓

 

  3月8日晚,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基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奥飞数据(300738)公告称,公司拟作为意向受让方,以现金方式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受让特发信息(000070)持有的四川华拓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华拓")70%股权。

  上述股权已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挂牌底价为1.17亿元,具体交易价格将以竞价结果确定。若奥飞数据被确认为本次最终受让方,交易完成后,该公司将持有四川华拓70%的股权,四川华拓将成为奥飞数据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交易标的四川华拓成立于2010年12月,注册资金4146万余元。四川华拓专注于光通信模块领域,其光模块产品广泛应用于传输、数据中心、无线、宽带接入等场景。股权结构显示,特发信息、绵阳华拓力合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持有四川华拓70%、30%股权。公告显示,原股东未就是否放弃优先购买权问题表态。

  "本次交易是基于公司对数据中心产业链布局的战略规划。"对于此次交易的目的和影响,奥飞数据称,近年来,在AI大发展的背景下,为AI业务落地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的算力行业迈入了发展快车道,加之《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给算力行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政策指导方向。随着各类AI通用模型、行业专用模型、AIGC应用竞相发展,也带动着算力和数据中心产业链的持续成长,光模块是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而且对高速光模块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奥飞数据称,公司深耕数据中心行业多年,在国内一线及环一线核心区域已布局了十数个自营自建数据中心,并且与国内众多大型互联网企业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本次收购将激发公司与四川华拓产业协同效应。目前四川华拓主要服务于海外客户,而公司子公司奥飞国际在海外市场同样有着多年的数据中心布局经验,可与四川华拓在海外市场中形成协同效应。另外,公司将依托在数据中心产业链上积累的丰富资源,助力四川华拓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创造第二增长路径。

公告还显示,为助力奥飞数据参与本次股权转让项目,其控股股东广州市昊盟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奥飞数据被确认为本次最终受让方后,为四川华拓因生产经营需要向特发信息借款4000万元及利息的事项提供担保,且同意四川华拓免于支付担保费用,奥飞数据也无需向其提供反担保。

 

  ▲小鹏汽车两位联合创始人夏珩和何涛退出核心管理团队

 

  近日,小鹏汽车官网核心管理团队页面显示,小鹏汽车早期联合创始人夏珩和何涛已经从"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变更为"终身荣誉"。小鹏汽车"核心团队成员"为董事长/CEO何小鹏、总裁王凤英和副董事长/联席总裁顾宏地。小鹏汽车方面回应称,联合创始人夏珩和何涛将以小鹏汽车终身荣誉顾问身份继续支持公司发展。

  据了解,夏珩和何涛均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士、机械工程硕士,曾就职于广汽集团研究院,负责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控制系统的开发,在小鹏汽车先后担任过总裁职位。何涛也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士、硕士,曾就职于广汽集团研究院,组建了自动驾驶团队,负责新能源控制系统的开发,并参与广汽第一型号NEV的开发。

  2023年初,卸任长城汽车总经理的王凤英加入小鹏汽车出任总裁,开始全面负责小鹏汽车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并向何小鹏汇报。

 

  ▲白酒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增持"等动作不断

 

  近期,白酒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增持"等动作不断。3月13日晚,迎驾贡酒公告,收到董事长2023年年度现金分红提议,提议以公司2023年度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10.4亿元(含税)。

  据了解,最近3年,迎驾贡酒现金分红总额逐年提高。数据显示,2020年度至2022年度,公司每股派发现金红利(含税)分别为0.7元、0.9元及1.1元,现金分红总额(含税)为5.6亿元、7.2亿元及8.8亿元。

  近来,白酒上市公司也在密集发布增持或回购计划,以期提振市场信心。

  3月10日晚间,山西汾酒的公告称,汾酒集团计划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

  而在此之前,顺鑫农业公告,控股股东顺鑫控股计划自2月2日起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舍得酒业2月6日发布回购计划,拟在6个月内,回购1亿元至2亿元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131.00元/股,截至3月1日,舍得酒业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约130.24万股,支付的资金总额约为1亿元。此外,水井坊拟以0.75亿元至1.5亿元回购股份,金种子酒高管拟增持4万股。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白酒企业在提价、扩产以及高端酒领域发力。以迎驾贡酒为例,2023年5月,迎驾贡酒股东会议审议通过了投资数字化酿酒及副产物循环化利用项目。2023年11月19日,该项目已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6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68亿元。项目占地面积700亩。预计2027年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年新增4万吨原酒产能、20万吨储酒能力,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和资源综合循环化利用,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典型示范工厂。

  此外,近期,剑南春、郎酒、今世缘、汾酒、舍得等多家白酒企业宣布在最近半个月内上调核心产品出厂价,其中汾酒旗下青花汾酒20自3月15日起将上调出厂价,每瓶上涨20元。

 

  ▲贵人鸟退市

 

  ST贵人(603555.SH)3月11日晚间公告,2月1日至3月7日间,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终止上市条件,上交所对公司股票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已经自3月8日开市起停牌。

  同日,公司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就尚存的控股股东及董事增持计划未完成、实控人控制企业未向公司返还大额款项等事项,履行相关承诺。

  据报道,作为A股首家上市的国产鞋服企业,贵人鸟(ST贵人前股票简称)曾经也是风头无两。贵人鸟公司创立于1987年。2014年,贵人鸟登陆上交所。2015年,贵人鸟市值一度超过400亿元,成为当时的"鞋王"。然而,从2018年到2020年,贵人鸟年亏损额分别为6.86亿元、10.96 亿元和3.82 亿元,累计三年亏损额高达21.64亿元。

  2021年4月,粮食贸易流通业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泰富金谷成为公司重整投资人。泰富金谷主营业务为大米销售、粮食贸易、仓储加工等,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志华被称为东北的"粮食大亨"。随后,以运动鞋服起家的贵人鸟便开始了向粮食贸易转型的道路。当年,贵人鸟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亿元。

  2022年8月,贵人鸟实控人易主,由创始人林天福变为泰富金谷的法人代表李志华,李志华任公司董事长。此后,李志华一直在贵人鸟任职。2023年3月兼任公司总经理。2024年2月辞任总经理后,仍担任公司董事长。

  不过,公司易主没能挽回贵人鸟的颓势,2022年贵人鸟再次出现亏损。2023年9月22日,贵人鸟称将逐步退出运动鞋服业务,以粮食业务作为未来主要经营发展方向。

  但如今看来,ST贵人恐怕是所托非人了。据贵人鸟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5亿元,亏损幅度扩大。

  2024年2月22日,ST贵人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李志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9日,ST贵人仅上任9天的董事、副总经理王荣便光速辞职。

  针对高管离职情况,3月1日,上交所火速发函要求ST贵人和王荣说明辞职的具体理由、履职情况以及是否与公司产生重大分歧。

 

  ▲ST康美起诉原高管追偿超26亿元

 

  据报道,"康美案"尘埃落定多年后,再迎续集。3月12日晚,ST康美(600518)公告,公司与马兴田、许冬瑾、邱锡伟追偿权纠纷一案获立案审理,涉案金额26.07亿元。同时,ST康美向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简称"正中珠江")追偿3.41亿元一案也已获受理立案。

  马兴田是康美药业原董事长、总经理,许冬瑾是公司原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邱锡伟是原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早在2021年11月12日,法院判决康美药业向52037名投资者赔偿投资损失约24.59亿元,马兴田、许冬瑾、邱锡伟等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此后,在破产重整程序中根据《重整计划》,康美药业完成了上述赔偿,并且于2021年12月29日收到《民事裁定书》,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确认公司重整计划已执行完毕。

  2022年4月27日,康美药业向法院提交立案资料,向其他责任人依法主张其应承担的连带清偿责任。其中,诉请判令马兴田、许冬瑾、邱锡伟支付公司已经承担的赔付款及利息、诉讼费、律师费等合计26.07亿元,该案于近日获广州中院决定立案审理。

  此外,康美药业还向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正中珠江支付公司已经承担的赔付款及利息、诉讼费、律师费等合计3.41亿元。该起诉已于去年10月12日获立案受理,目前尚待开庭审理。

  截至目前,对"康美案"相关方的追责仍在持续进行。

  2023年4月,广东揭阳中院作出《民事裁定书》[(2022)粤52破13号],宣告康美药业原控股股东康美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破产。该裁定书显示,康美实业偿债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后续由管理人按照《财产变价方案》对康美实业财产进行处置,并在财产处置完成后制订财产分配方案。

  2023年6月,北京高院就正中珠江合伙人杨文蔚作出了终审裁定,追加杨文蔚为被执行人。

  据了解,正中珠江在康美药业造假案中,因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执业证书被注销,同时被没收业务收入1425万元,并处以4275万元罚款,共计罚没5700万元。而杨文蔚曾是康美药业2016年至2018年年度(财务造假年份)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签字注册会计师,是正中珠江的普通合伙人、出具虚假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因此证监会向法院提出追加杨文蔚为被执行人的申请。

  今年2月初,ST康美发布了一份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将实现扭亏为盈,此后公司股价持续多个交易日涨停或飘红。这是ST康美自2020年托管团队入驻以来,公司首次出现盈利。

  据了解,ST康美于2022年宣布将以中药饮片为核心的智慧型中医药大健康品牌企业为战略定位,围绕"打造中药饮片全链条特色产业"和"提供医疗康养大健康特色服务"两大战略主线,全面启动中药、医疗康养、中药城、健康品和医药商业五大业务板块建设。

  但值得注意的是,3月12日晚,ST康美还发布了一则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的公告。据披露,全资子公司康美中药城(普宁)有限公司的债权人佛山市翔盈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以普宁中药城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为由,向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其破产清算。

  该案如若最终被做出清算的裁定,无疑对ST康美的中药城业务板块造成一定影响。不过,ST康美表示,普宁中药城拟向揭阳中院提交《破产申请异议书》并附相关证据资料,被申请人不存在资不抵债情形,且普宁中药城存在继续经营的基础、破产清算不符合申请人在内的债权人利益。并且若普宁中药城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对公司中药城业务收入影响较小,公司中药城资产规模相应缩小。

 

  ▲王晓永履新民生银行行长

 

  据悉,3月12日召开的民生银行干部会议宣布,王晓永担任民生银行党委副书记,郑万春因到龄退休,被免去民生银行党委副书记等职务。

  当日晚间,民生银行公告称,因到龄退休,郑万春申请辞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及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同一天,民生银行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和监事会临时会议,王晓永被聘为民生银行行长;同时,张俊潼辞去民生银行监事会主席一职,受聘为副行长;评审部总经理黄红日晋升为党委委员、副行长。

  郑万春的接棒人王晓永为"70后",曾在建设银行系统内的多家省分行及总行任职,历任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行长、建设银行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

 

▲王向东辞任山东钢铁董事长

 

  3月8日,山东钢铁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山东钢铁(600022.SH)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董事、董事长王向东提交的书面辞呈,因工作调整,王向东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委员职务。

  早在2月19日,山东钢铁曾进行过人事调整。彼时,王向东就已被免去山东钢铁党委书记、委员职务,由山东钢铁集团现任总经理解旗接任。

  王向东于1968年8月出生,曾任山钢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山钢集团研究院院长,山东钢铁党委书记,山东钢铁莱芜分公司党委书记等职。更早之前,他还曾任济钢材料处处长,济钢集团副总经理,山钢销售中心总经理等职。

 

▲国开行原副行长李吉平被查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3月13日披露,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李吉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李吉平现年69岁,此时距离李吉平退休已有八年时间。

  李吉平出自建设银行系统,1983年至1994年就职于建行总行。1994年3月起在国开行工作,其中,1999年至2003年任政策研究室主任,2003年至2007年任四川省分行行长,2008年9月至2016年1月任国开行副行长。

  曾经和李吉平同时期共事的领导班子成员已有多人被查,原为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胡怀邦,以及原副行长王用生、周清玉(彼时为纪委书记)均已落马。其中,王用生在退休五年后被查,周清玉在担任副行长期间被查,距离正式退休仅剩两个月。

  2021年9月,国开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何兴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何兴祥生于1963年,2020年4月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2021年9月,何兴祥在就任该职位仅仅一年多后宣告被查。

2024年1月26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何兴祥受贿、违规出具金融票证、违法发放贷款、隐瞒境外存款案一审宣判。何兴祥获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五百一十万元;依法追缴何兴祥犯罪所得及孳息,上缴国库。

 

▲中集车辆拟回购全部已发行H股并自愿退市

 

  3月11日晚间,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000039.SZ)公告,公司之控股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车辆")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内容有关作出以每股H股7.5港元的价格回购中集车辆全部已发行H股(公司及其一致行动方所持有者除外)的有条件现金要约,以及建议中集车辆H股自香港联交所自愿退市。有关中集车辆H股要约回购和中集车辆自愿退市的相关议案尚须提请中集车辆的股东大会、A股类别股东大会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以及中集车辆自愿退市尚需经过香港联交所批准相关的申请。 目前,中集集团持有中集车辆A股约50.11%,占中集车辆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6.10%;另外,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香港)有限公司持有中集车辆H股占比约73.98%,占中集车辆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0.68%。本次回购对象将包括除中集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之外的全部已发行H股。

  根据要约价格推算,本次H股回购要约的价值将为11亿港元。另外,中集车辆从香港联交所自愿退市后,A股上市地位不变。

  据了解,中集车辆作为中集集团旗下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平台,先后在H股、A股上市,已经成为全球半挂车领域龙头。

 

  ▲纽约社区银行获注资逾10亿美元

 

  据悉,陷入困境的商业地产银行--纽约社区银行(NYCB.US)3月11日晚间发布声明称,完成上周(3月4日-10日)与一个投资者团体达成的10亿美元注资协议,并计划向股东提交普通股三分之一的反向拆股方案。

  美国前货币监理官Joseph Otting上周(3月4日-10日)被任命为纽约社区银行首席执行官,这是包括美国前财政部长Steven Mnuchin在内的一群投资者向纽约银行注资10亿美元的一部分。

  该银行3月11日表示,已任命首席执行官Otting、Mnuchin、Milton Berlinski和Allen Puwalski为新董事会董事,同时将董事会人数减少到10人。

  据了解,在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近一年后,有关注资的进展才得以展开。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倒闭引发了美国的地区性银行业危机,并削弱了市场对一些地区性银行的信心。

  出人意料的季度亏损和1月份削减70%的股息打击了纽约社区银行的股价,在该公司表示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并将其损失修正为商誉减值费用的10倍后,该公司股价在2月底再次承压。

  3月早些时候,纽约社区银行披露,截至3月5日,其存款总额为772亿美元,低于2月初的830亿美元。约19.8%的存款没有保险。该行还将季度股息下调至每股1美分,低于1月份宣布的每股5美分。

  该行上周(3月11日)表示,有非银行机构竞购其部分贷款,在该行再次削减股息并披露存款下降7%后,该行将在4月份概述一项新的商业计划。投资公司Hudson Bay Capital、Reverence Capital Partners、Citadel Global Equities、一些机构投资者和纽约社区银行管理层的某些成员上周(3月11日)已同意参与此次股权投资。

  尽管市场动荡导致存款外流,但纽约社区银行的无保险存款集中度最低,而且此前披露其有足够的流动性为客户提供扩大的存款保险。但几位华尔街分析师表示,该行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扭亏为盈,因为该行提高商业地产投资组合中潜在不良贷款准备金的努力仍令其利润承压。

 

  ▲中矿资源收购赞比亚Kitumba铜矿65%股权

 

  据悉,中矿资源3月15日早间公告,公司全资下属公司African Minerals Limited(简称"Afmin")与Momentum Ventures Limited(简称"Momentum")和Chifupu Resources Limited(简称"Chifupu")分别签署了《股份买卖协议》(简称"本协议"),Afmin拟以合计基准对价5850万美元现金收购Momentum持有的 Junction Mining Limited(简称"Junction")50%股权和Chifupu持有的Junction 15%股权。Junction 主要资产是位于赞比亚的Kitumba铜矿项目。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持有Junction 65%的股权,拥有Kitumba铜矿项目65%的权益。

  据悉,标的公司Junction拥有的矿权19820-HQ-LML为大型采矿许可证,矿权面积248平方公里,矿权有效期自2014年11月至2039年11月。

  公告称,Kitumba铜矿项目目前处于待开发阶段,根据2015年7月29日第三方独立机构MSA Group (Pty) Ltd.出具的符合澳大利亚JORC规范(2012 版)的资源量估算报告显示,Kitumba铜矿区累计探获的保有铜矿产资源量为2,790万吨,铜金属量61.40万吨,铜平均品位2.20%。

 

▲美众议院通过"TikTok剥离法案"

 

  3月13日,美国众议院以352比65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跨党派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公司剥离对旗下海外短视频应用TikTok的控制权,否则TikTok将被禁止进入美国的手机应用商店和网络托管平台。

  这部"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法案"的支持者声称,TikTok母公司位于中国,因此可能会"被用来影响美国舆论或监控美国人的个人信息","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该法案下一步将提交参议院审议。

  从3月5日两党议员抛出该法案,到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7日表决通过,再到13日众议院投票通过,这份备受争议并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法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推进,不禁让人们咋舌。

  TikTok公司发布声明称,法案推进的过程是秘密的,其发起者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希望在美国完全禁止该软件。

  据美媒分析,尽管白宫希望参议院迅速采取行动,美国总统拜登也表示若法案获通过将签署成法,但行动缓慢的参议院可能会延缓法案的通过。目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尚未承诺将其提上议事日程,并称将先与相关委员会领导协商,兰德·保罗等参议员也曾公开表示反对该法案。

  TikTok并非首次面临类似困境。自2017年字节跳动公司推出抖音国际版TikTok并于次年与Musical.ly合并以来,TikTok的下载量迅速超过了脸书、优兔等美国社交软件,在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的两年间,月活跃用户增长了45%。2023年,TikTok为美国GDP贡献了242亿美元。也正是平台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美国政客的关注,他们开始批评平台具有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且可能导致年轻用户的心理健康问题等。

  2020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称TikTok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要求字节跳动公司在90天内剥离TikTok在美国运营的所有权益,后被美国法院推翻;2023年5月,蒙大拿州曾发布禁令禁止在该州区域内下载TikTok软件,随后禁令因可能违宪而被联邦法官阻止。在美国针对中国企业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背景下,截至2023年,美国至少有34个州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至少有50所大学禁止使用校园无线网络和校园电脑登录TikTok。

  针对美方的打压和指控,TikTok方面多年来一直与美国政府审查小组、外国投资委员会进行会谈,商讨美国政府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并多次驳斥将用户数据提供给中国政府的谣言。在去年3月和今年1月的国会听证会上,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就所谓"与中国的关系"接受了一系列过分的质询,被美议员逼着多次回答国籍相关问题。周受资在听证会上重申,该公司2022年7月开始推进"得克萨斯计划",将美国用户的数据存储在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软件巨头甲骨文运营的国内服务器上,并将通过一套复杂机制确保其得到有效监管。他还表示,今年将在内容的安全审核业务上投入20亿美元。

  观察家认为,此次法案是自特朗普政府2020年试图封禁TikTok未果之后"势头最猛烈的一次打压"。若法案最终得以签署成法,TikTok方面仍可采取与此前在蒙大拿州相同的手段,起诉该法案违宪。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此次国会试图以立法形式达成目标,诉其违宪需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上诉的难度更高且有可能被长期拖延。

 

管理视点

 

人工智能再聪明,也离不开普通员工

 

哈佛商业评论3月13日刊发商业决策和客户关系咨询机构Data Quality Solutions总裁托马斯·雷德曼(Thomas C.Redman)撰写的文章指出,头衔里没有“数据”的普通员工其实是所有数据相关工作的核心。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贡献,就算最聪明的人工智能也只能干坐着,“数据驱动的决策”也就只能盲目地兜圈子。相反,如果普通员工帮助改善数据质量,用少量数据来理顺团队流程,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并为大数据科学和数据变现做出贡献,成本就会下降,产品就会更好。但最近的研究再次证明,太多的数据项目中缺少这些人,限制了他们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效果。

  要彻底理解普通员工的重要性,大家可以想想完成数据科学项目的过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一般来说,这需要五个步骤,即了解问题,收集和准备数据,分析数据,构建结论,最后将结论付诸实施。普通员工在每一个步骤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是合作者,是消费者,也是所用数据的创造者,不把他们包括在内会带来严重后果。可以看出,做好每一步都十分依赖普通员工。

  在数据领域,无论对什么样的工作目标进行解析,比如架构、数据驱动的决策、数字转型、挖掘专有数据、变现和质量,都会得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需要普通员工的参与。实际上,没有普通员工,数据科学工作就做不好。

  要更全面地发挥普通员工数据的优势,公司就必须把他们放在数据项目的核心位置,要囊括所有人,并为他们分配具体任务。这样做可以加快项目进展,同时减少担忧和压力。

  普通员工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我在咨询工作中发现,许多管理者都先入为主地看低普通员工,而且可能是无意识的。他们把普通员工视为问题的一部分,觉得他们过时,跟严谨数据不搭而且抗拒新观点。这样的偏见绝不可取。和他们的团队沟通时,我看到的恰恰相反。许多团队成员都知道数据越来越重要,有很好的改进想法,并希望为自己创造机会。让他们融入进来根本没那么难。

  负责人和公司需要重构他们的预想,并把普通员工视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我建议经理从小处着手,问问别人哪里有机会。绝大多数人都会有丰富的想法,比如有人会问开会是否太浪费时间,有人会问团队编写的大多数报告有没有人看,还有人会问重新安排患者接诊时间为什么这么难。要鼓励大家通过收集一些数据来验证他们的想法,并为团队提出更好的工作方法,然后帮助他们付诸实施。

  我见过非常多没有正式数据背景的员工通过这样的途径为改善团队和公司业绩做出了贡献。几乎所有人都从这样的经历中得到了极大满足。一位女士告诉我:“我在这家公司干了20年,从来不觉得自己能控制什么东西。但现在不一样了。我有了控制权,采取了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让我来告诉你我们取得的成果。”几年过去了,但我还是能感受到她话语中的兴奋劲儿。

  聪明的管理者应该设法捕捉到这种兴奋并扩散出去。第一步就是承认自己的团队、部门或公司的表现并不完美,然后按照上述步骤推进,只不过面对的是较大的问题。有位管理者不知道自己的团队收集的数据能否达到了解客户所要求的质量,有位管理者想知道她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来核对各种来源的报告,还有位管理者奇怪为什么大家都在员工会议上抱怨说“不相信数据”。要习惯于问“我们能让那个变得更好吗?”习惯于让自己的团队收集相关数据,习惯于触及问题的根本并逐步做出改善。随着信心增强,就可以着手处理越来越大的问题。很快大家就能给自己赋能并感觉到那种兴奋。

  开始把数据视为给普通员工赋能的手段后,公司和负责人就会看到真正的收获。这种手段可以让他们尽量减少工作中单调的部分,取得一定程度的控制,释放创造力,学习新技能,侧重于工作中令人满足的部分并实现职业发展。这需要采取积极态度,同时提供一些鼓励、培训和帮助。

  重新调整数据方案,囊括所有人

  对很多从事数据工作的人来说,决定他们成功与否的不是他们伟大的技术工作,而是普通员工,这一点可谓残酷。作为公司中的新面孔,数据团队必须自立。他们选择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这很自然——质量团队以数据清理为主,数据科学团队把重点放在数据密集的领域,隐私团队专注于制定符合全球数据保护条例的政策。虽然可以理解,但这样的内向聚焦,与成功要依靠普通员工的现实背道而驰。现在,公司必须重新将很大一部分数据科学、质量、架构和变现项目跟普通员工结合在一起。

  为此,数据团队必须每天都和普通员工一同工作,体验他们的问题和机遇,接纳他们对数据的期望和担忧。数据团队必须减少对大数据的关注,同时更重视赋予普通员工所需要的工具,以便他们构建结论并解决问题。数据团队的快乐应来自经营业绩和服务对象的成功,而不是聪明的模型。

  所有数据项目都应从以下两个问题着手:

  1. 这将触及哪些人?

  2. 如何尽快让他们参与进来?

  然后请那些人和你一起工作,并在他们问“需要我们做什么”时做出明确回答。

  虽然实际操作中所有人都能立即做出贡献,但他们了解的信息越多,可以做出的贡献就越大。也就是说要有培训和支持。数据团队必须把很大一部分工作用于传授普通员工所需的在岗数据技能。培训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建立“嵌入式数据经理”(embedded data manager)网络,这个网络向业务部门汇报,因此跟普通员工足够接近,可以日复一日地提供帮助。这些经理的另一个身份是扩展后的数据团队成员。嵌入式数据经理牵头负责他们团队中的数据。专业数据人员就小规模数据分析和数据质量对嵌入式数据经理进行培训,再由后者传授给团队成员。这样他们就可以帮助普通员工规划并完成上述改进。

  此类扩展型数据团队还不普遍,但壳牌、雪佛兰和科威特海湾银行(Gulf Bank)都已成功运用了这样的组织模式,它们把嵌入式数据经理称为“负责方”和“大使”(我曾与这些公司合作)。专门建立的小型数据团队支持一大批嵌入式数据经理,而每位经理再用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支持普通员工。举例来说,在海湾银行,首席数据和分析官梅·阿洛瓦什(Mai Alowaish)的五人团队就为一百多位“大使”提供支持。

  普通员工的参与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司管理数据的方式。大家可以想想数据质量,这个巨大的问题几乎影响着每一个人。数据团队想通过清理数据来提供帮助,他们用工具来扫描数据并找出错误。接下来,他们全力以赴地予以纠正,条件允许就自动纠错,否则就手动。这项工作既耗时又困难。更糟糕的是,它永远也不会结束,原因是公司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其目的不是消除错误,而是预先针对其根源。这样,在嵌入式数据经理的培训和支持下,一个普通员工小团队就可以整理出完成工作所需的数据,评估数据质量,然后发现并预先抓住数据质量问题的根源,一劳永逸地将之扫除。比如,上文中提出“和患者重约接诊时间为什么这么难”的人就发现,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没有人负责实时更新联系方式。他们因此调整了挂号流程,由前台保证患者的最新联系电话准确无误。

  有一个为数据团队而设的响亮主题,那就是将视角从“由内而外”转变为“由外而内”。这将带来人员的重新配置,配置方向则包括战略问题、小数据、质量问题的根源以及赋能。

  阐明预期,继续努力

  普通员工每天都和数据缠绕在一起。他们是上游所创造数据的消费者,也创造出其他人要用的数据,他们用数据来做决策并完成工作,他们保护着公司的数据资产,他们也可以成为小数据科学家与协作者、消费者以及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数字转型行动中的数据创造者。从这个角度来看,像大多数项目所做的那样把他们晾在一边显得很荒谬。

  统计学家塞缪尔·威尔克斯(Samuel Wilks)在大约70年前做出的论断印证了这一点,他转述科幻小说大师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 G. Wells)的话说:“有一天统计思维会像读写那样成为有效公民的必备能力。”虽然本文讨论的是公司而非国家,并且对个人角色的定位是员工而非公民,但威尔斯这句话的精髓早已成为现实。是时候让他们完全参与其中了。

  要做的事情很多。负责人和公司必须集中精力,阐明自己的预期,把员工分派到具体问题上,并要求取得成效。我经常建议客户从质量开始,这是因为如果操作恰当,它就会更快地带来成果,普通员工乐于成为数据创造者和使用者,而且数据的所有用途都以质量为基础。

  本文列出的主题很难,让他们完全发挥作用也需要时间。但从正确角度观之,它们几乎都显而易见,而且远比现在更能让员工得到满足,让公司获得利润。

 

信息化建设

 

国家发改委推动建立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系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提出推动建立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以切实贯彻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要求,加强项目信息管理、监测分析和公众监督。信息系统将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

  有关通知指出,2023年2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清理核查前未完成招标采购程序的项目,以及后续新实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均需在信息系统内填报信息。2023年2月至信息系统上线前已开展的项目,如属于清理整改范围的,应经有关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确认符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相关要求后再行填报;其他项目应于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补充填报。

  该通知明确,国家发改委将把信息系统内各项目信息填报完备情况作为给予项目建设期政府投资支持、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通过投贷联动机制向金融机构推介的重要依据。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对信息系统内项目依法依规提供融资支持。

  信息系统预计将于2024年4月正式上线,国家发改委将发挥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系统重要作用,做好项目信息统计,提升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规范发展、阳光运行。

 

九部门发文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日前,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技术和应用创新为驱动,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电商与农村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构建协同、创新、高效的农村电商生态圈,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

  《意见》要求,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设施完善、主体活跃、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在全国培育100个左右农村电商"领跑县",培育1000家左右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打造1000个左右县域直播电商基地,培育10000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

  此外,《意见》还要求,要用5年时间,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度增速高于同期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农村网商(店)数稳步增长,农村数字消费实现提质升级,助力农产品上行和农民增收取得明显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从搭建多层次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培育多元化新型农村电商主体、提高农村电商产业化发展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电商促销活动、巩固拓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成效等方面,提出了多条具体举措。

  其中,《意见》对搭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和加快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方面部署较多。

  《意见》指出,要打造县域直播电商基地、培育数字消费场景、拓展农村数字便民服务。例如,引导电商平台、快递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门店升级、品牌合作等方式,改造升级农村便利店、小超市等,拓展涉农信息服务、客货运服务、移动缴费、快递收发、小修小补等功能,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物流配送方面,《意见》要求提高农村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物流配送集约化水平、推动农村商贸物流创新发展。

  《意见》指出,要引导农村电商服务站、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等站点共建、服务共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站点建设,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布放智能快件箱。

十一部门部署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文旅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

  《通知》指出,要按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部署要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信息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探索形成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通知》要求,要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和跨层级联动机制,做好数字乡村建设整体规划设计,整合用好相关支持政策和现有资源,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培育数字乡村发展良好生态,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探索形成社会多元共建新局面。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制度、机制、模式和技术创新,积极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本地发展实际,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模式做法,不搞一刀切、齐步走,杜绝"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有力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通知》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6年底,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信息化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弥合,涉农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互通,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涌现,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作用凸显,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通过开展第二批试点,探索不同区域条件下数字乡村发展路径和方法,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发展样板,挖掘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提出,试点工作以市或县为单位、按照不同试点类型方向分类开展。一是领域特色型,包括智慧农业、乡村数字富民产业、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文化、乡村数字惠民服务、智慧美丽乡村6个方向。建设一批智慧农(林、牧、渔)场,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集成应用。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推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数字化转型。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依托互联网的农文旅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集约、高效、精准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传统村落、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挖掘活化和保护利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运用数字技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创新塑造乡村绿色生活。试点地区结合自身需求和特色优势,聚焦某一领域方向开展试点,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典型样板。二是区域综合型,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片区开展综合性试点。试点地区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经济水平等基础条件,从智慧农业、乡村数字富民产业、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文化、乡村数字惠民服务、智慧美丽乡村等领域中,选择至少3个作为试点主攻方向,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路径模式。三是机制共建型,包括城乡融合发展、东西部协作2个方向。城乡融合发展方向,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关键,统筹推进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产业生态相互促进、数字治理一体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有效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东西部协作方向,围绕数字乡村建设重点领域,探索东西部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的协作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下一步,中央网信办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试点地区遴选工作,加强对试点地区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提炼试点地区优秀案例和创新做法,强化经验交流与示范推广,整体带动数字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欧洲议会正式通过人工智能监管法案

 

  据悉,欧洲议会3月13日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人工智能法案》,这标志着欧盟扫清了立法监管人工智能的最后障碍。

  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上,该法案获得523张赞成票,46张反对票。

  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东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对欧洲议会通过"世界上第一部针对可信人工智能的全面、具有约束力的法规"表示欢迎。

  据悉,该法案将在走完所有审批程序后在欧盟公报上予以公布并于20天后生效。法案中的相关条款将分阶段实施。

 

法国启动"有机机器人"国家科研项目

 

  据悉,法国多家科研机构3月11日在南部城市蒙彼利埃启动一项名为"有机机器人"的大型国家科研项目,旨在突破现有机器人技术的局限性,创造能够与人类自然流畅互动、适应社会的新一代机器人。

  该科研项目是"法国2030"投资计划的一部分,将由法国替代能源与原子能委员会、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法国国家数字科技研究所联合主导,在8年内获得3400万欧元经费支持。

  根据上述3家科研机构11日发布的新闻公报,"有机机器人"项目将整合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字科学、工程科学等多学科,从机械设计、运动研究、行为决策等领域着手,重新审视机器人技术,创造一种在原则、行为、性能和用途上适应社会的新一代机器人,并对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持开放态度。

  据介绍,该项目初期将重点关注医疗健康等领域,预算将主要用于资助论文、博士后研究、工程合同以及新平台。

  法国于2021年推出"法国2030"投资计划,旨在依靠大规模公共资金投资,加强半导体、生物制药、核能、电动汽车等10个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以促进法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香港金管局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

 

  据悉,香港金融管理局3月12日发布公告,宣布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

  公告称,为配合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立法建议的相关咨询,香港金管局希望通过"沙盒",向有意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的机构传达监管期望,并收集参与者对拟议监管要求的意见。

  申请者须有在香港发展稳定币发行业务的真实意愿和合理计划,而参与者在"沙盒"下的拟议运作会在有限范围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沙盒"的参与者名单将会在金管局网站上公布及适时更新。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沙盒'提供一个有效的渠道让金管局与业界就拟议监管制度交换意见,有助金管局制定切合目的和风险为本的监管要求,对推动稳定币发行业务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信息员园地

 

公司减资的所得税处理(一)

 

特约信息员:靖江中鸿天衡税务师事务所 朱丽斌

  新公司法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5年内,必须全额缴纳注册资本金。这一新规定有效遏制了盲目认缴、过高认缴以及过长的认缴期限等问题,这意味着那些一创立就将注册资本设定为上亿元的极端情况将不复存在。过去十多年,确实存在部分企业随意设定注册资本,但新法生效后,这些企业很可能需要进行减资。本文对减资的税务和会计处理进行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减资相关规定

  第二百二十四条: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股东会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按照股东出资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相应减少出资额或者股份,法律另有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另有约定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百二十五条:公司依照本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弥补亏损后,仍有亏损的,可以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的,公司不得向股东分配,也不得免除股东缴纳出资或者股款的义务。

  依照前款规定减少注册资本的,不适用前条第二款的规定,但应当自股东会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三十日内在报纸上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

  公司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减少注册资本后,在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百分之五十前,不得分配利润。

  第二百二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减少注册资本的,股东应当退还其收到的资金,减免股东出资的应当恢复原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减资时被投资企业盈利

  (一)法人股东减资的所得税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第五条第一项规定,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相当于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减少实收资本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其余部分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

 

  (二)个人股东减资的税会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终止投资经营收回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41号公告)第一条规定,个人因各种原因终止投资、联营、经营合作等行为,从被投资企业或合作项目、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以及合作项目的经营合作人取得股权转让收入、违约金、补偿金、赔偿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的款项等,均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未完)        

 

 

 

 

 

 

 

 

 

 

 

 

 

 

 

 

 

 

 

 

 

 

 

 

 

 

 

 

 

 

 

转载:中企联

 

 

 

 

公告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