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阿里巴巴引发蝴蝶效应 莆田鞋陷入高仿沼泽

阿里巴巴引发蝴蝶效应 莆田鞋陷入高仿沼泽


  百度搜索“莆田 高仿鞋”,共跳出约25.9万个网页。上图为其中一个网页截图。 (雅琴/截图)

  


  中国乃至世界鞋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福建莆田,正在遭遇一场由阿里巴巴蝴蝶效应引发的风暴。

  今年2月21日,阿里巴巴宣布,2010年该公司有约0.8%、即1107名“中国供应商”因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该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为此引咎辞职。而上述账户已经被全部关闭,并已提交司法机关调查。随后,针对淘宝网的假货及消费者维权问题,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呼吁媒体关注福建莆田。

  一时之间,偏处东南沿海一隅的地级市莆田,被推到了漩涡的中心。真相究竟如何,记者为此奔赴莆田明察暗访。

  地下产业“春风吹又生”

  今年5月21日至24日,广州市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外国人贩卖假冒运动鞋案,查获假冒“阿迪达斯”运动鞋1.8万余双,涉案价值近1000万元。经查,一名美国人于2008年2月在广州注册成立香港STYLASIA有限公司广州代表处,长期从事向境内外销售由莆田提供的假冒运动鞋犯罪活动。

  而截至2月10日,莆田市工商局就商标侵权问题查扣电脑主机32部,阻断网店链接458条,关闭了“莆田学生街网站”、“安福家园网站”、“莆田体育用品网”等网站及“群英鞋社”、“大自然贸易网”等多个网店。

  随着一批生产销售“高仿鞋”的“巨头”相继落网,莆田业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昔日繁忙的生产交易场面,如今已难觅踪影。然而,类似此次的专项行动打击,往年并不少见,但每次都是风头过后死灰复燃,根本防不胜防。

  其实,莆田仿冒鞋“春风吹又生”并非只是民间说法,从有关部门历年的打击成果总结中,亦可见此项地下产业的顽强生命力。仅2006年,莆田公安机关查获的假冒耐克商标标识就达120万余个;莆田市工商局2007年4月的一份材料称,3年共立案查处各类涉外鞋类商标侵权案件294起。

  据上述人士透露,仅在莆田,从事地下“高仿鞋”生产销售的人员超过10万人,其中专门从事“高仿鞋”贸易的人员有2万人左右,“这些人中有莆田本地人,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人,莆田不能做了,他们会转战其他地方”。

  因高仿鞋而“驰名中外”

  陆域面积4119平方公里的莆田,是福建省除了厦门外最小的地级市。就这么一个小地方,这几年名声在国内外骤然显赫,皆因这里“驰名中外”的“高仿鞋”。

  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全球每3双耐克中就有1双是仿款,产地来自中国、越南、哥伦比亚等地,而目前国内市场上90%以上的假冒运动鞋来自福建莆田。数据如何统计及其来源已经无从考证,但不争的事实是,来自莆田的“高仿鞋”最受市场欢迎,青睐程度堪比正品。

  “质量高于其他产地,这与莆田制鞋历史较长、产业链完整有关。”一位莆田当地制鞋业内人士说,“耐克、阿迪达斯等在中国的代工厂都设在莆田”。更重要的在于,莆田还被授予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中国鞋业信息中心、中国鞋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国鞋业出口基地,这在国内制鞋产业基地中无与伦比。

  莆田独树一帜的制鞋工艺和产业集群优势得益于台湾的产业转移。“莆田仿制品牌鞋应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述莆田制鞋业内人士表示,“那时,莆田一些实力较强的鞋厂开始为国际品牌代工,周围的厂家就通过贿赂特许生产企业的员工,千方百计将其鞋样和设计图弄到手,然后进行仿制。”

  很快,仿制品牌鞋传奇般的发迹故事开始流传,见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得天独厚的地下产业链也跟着日趋完善。

  上述人士表示:“莆田生产的仿冒鞋,几乎囊括了世界主要鞋品牌,耐克、阿迪达斯、PUMA、KAPPA、Timberland、Asics、BAPE、CAT、UGG、converse、Columbia、new balance、Pony、Salomon、supra等等,应有尽有,就连国内的李宁、安踏等品牌,也有被仿制。”

  “让全世界穿得起名牌”

  在莆田,流传着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让全世界都穿得起名牌!“仿冒鞋的售价是官方价格的5折。”莆田一位从事仿冒鞋销售的人士透露,“只要有市场,就有人仿冒,只要有人下订单,就没有买不到的仿冒鞋”。

  因而,买的多了,卖的也多了,莆田仿冒鞋的人气就旺了起来。早前,莆田的仿冒鞋交易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学生街,后在有关部门的多次打击下,渐渐没落消失了。“2007年底突然在偏离市中心的安福小区形成了。”上述人士表示。

  令人眼花缭乱的是,许多经营仿冒鞋的店铺,纷纷以名车作为店名,宝马、宾利、法拉利、悍马等等,夺人眼球。“传说那个宝马老板,只做3年的仿冒鞋,第一年赚到了几百万元,第二年赚了2000万元,去年号称向加工厂下订单生产仿冒鞋60万双,但在去年圣诞节后被抓了。”

  该人士说,当时的安福市场,其店铺大都白天卷帘门紧锁,到了晚上九点之后,突然火爆起来,一派车水马龙。不仅仿冒鞋、仿冒运动服,从各地搜罗来的各种山寨名表、手机及电子产品也在此售卖,一片琳琅满目。

  但如今,安福市场也像学生街一样,曾经的繁华成了过眼云烟。“现在风声这么紧,谁还敢到安福市场去?”上述人士说,“要交易也是熟人间约定地点时间进行打游击,陌生人现场交货的单子都不敢接了,万一被钓鱼了怎么办?”

  “正宗的假货”成新名片

  曾经是莆田骄傲的“鞋城”称号,早已被人淡忘,在外界眼里,莆田鞋的代名词就是“正宗的假货”。“外界有些误解,仿冒鞋不是莆田独有。”莆田市经贸委运行科科长施清芳认为。

  “这么多年来,莆田制鞋企业大部分一直做出口订单,已经习惯了相互模仿抄袭,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和低利润一直难以改变。”莆田一位鞋企负责人说,“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加工类企业将难以为继。”该人士认为,在这种经营形势下,鞋企除了生产仿冒鞋,已经很难找到好的出路。

  前车之鉴在于,近5年来,也是鞋业重镇的温州,鞋企总数消减2000余家。而晋江的品牌鞋企,正将大量订单交给代工企业,将成本压力转嫁。

  “其实,莆田鞋产业的发展一直存在一个误区,有这么好的技术和网络营销能力,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起来?”莆田一位仿冒鞋经营者表示,“在打击仿冒鞋的同时,政府完全可以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引导这支生产经营仿冒鞋的大军为莆田的鞋业突围服务。”

  “莆田的鞋类素以低价、优质著称,非常切合国内的大众消费需求,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二、三线城市和城镇客户群体,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该人士称,“现在网络已经开始进入乡村,鞋类电子商务的前景空间非常诱人。”

公告通知